2017年10月21日,星期六,天晴。 今天,是2017年杉林溪森林馬拉松的舉行日。 清晨氣溫12度。 雖然清晨時分有點涼,但這樣的天氣,乾爽天晴,很適合跑馬拉松。 起/終點,都是在同一位置 ...... 起/終點設置在渡假園區內 - 杉林溪大飯店的旁邊。↓↓↓ 起點門旁邊就是會場。會場內的設計很古色古鄉。感覺很像從前農曆新年回鄉過年的感覺。只差在沒有 ″燒炮仗、玩煙花″。 主辦單位職員在會場舞台上,帶領大家做熱身操。我與友人,則走到一旁,各自做自己的熱身好了。 全馬起跑 ..... 清晨6:30,一眾參加全馬的跑手,在起點區等候起跑。↓↓ 半馬起跑 ..... 清晨 6:45,輪到我們參加半馬的跑手等候起跑了。↓↓ 不過,現場所見,參加半馬的人數不是很多。聽主辦單位當時開咪廣播,才知道半馬跑手人數有527人。(暫時來說,這是我見過參賽人數最稀疏的馬拉松) 大會一輪太鼓聲響起後,我們一眾半馬跑手正式起跑。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到森林區跑馬拉松,四周綠樹林蔭,空氣清新,加上今天的好天氣,跑起來很舒服。 杉林溪園區內的賽道沿途,風景不錯。 ↓↓ 松瀧岩瀑布 (跑經這裡的時候,很多跑手都會停下腳步,拍照留念。) 小橋 + 瀑布,可以在這裡跑馬,實在是樂事。(不過這一路段因為狹窄,很難跑,邊走邊欣賞風景好了。) 園區內的賽道路段,風景較好。 當跑出杉林溪園區收費亭之後,景色就變成了較平淡的山區馬路,亦即代表著,不斷上斜、落斜的賽道路段正式開始。 跑斜路,真的很辛苦......。 來杉林溪跑馬,也要跑經一條隧道 - 安定隧道。 在安定隧道內跑,令我聯想起香港渣馬的西隧 ........, 不過,安定隧道,跑起來舒服得多,因為它全長只有663公尺,而且是平路,車流量不多。 不像香港渣馬的西隧,又長、又暗斜、又焗促.......,很吃力。 離開隧道後,又是不斷的在山路上斜、落斜。 以前,我會有一種很無謂的堅持,無論再辛苦,全程均用跑的完成,絕不步行。 數月前,我看了一本由幾位香港跑手所寫的書 «馬拉松。歎世界»。 其中一位作者提到,跑馬拉松,賽道若遇上斜路,其實不必勉強自己繼續跑下去, 改為健走形式,既省力,速度上亦跟 “勉強跑” 其實差不多 ........ 。 所以,我決定做一個聽話的讀者。 這一次,來杉林溪跑馬,每當遇上上斜路段,我不勉強自己跑,改為健走。 結果,實驗證明,我改用健走上斜,反而還超越了附近一位選擇 “勉強跑” 斜路的參賽者。 當遇上下坡路,我再改回用跑的,那真的省力很多。 跑馬拉松,也需要經驗,也需要從錯誤中學習。 經歷了很多的上斜、落斜,好不容易,終於來到折返點。(同時要取信物) 杉林溪馬拉松,設備相對簡陋。 截至現時為止,這是我暫時見過設備最簡陋的馬拉松。 每個 Check Point,並沒有晶片感應器作為一個監測,亦沒有錄影,只靠 “取信物”來證明每位參賽者有經過 Check Point. 大會所說的信物,就是女士們平時用來束起頭髮的髮圈。 半馬共有三個 Check Point,每經過一個 Check Point,工作人員就會給你一個信物 (髮圈),參賽者可圈在手腕上,取齊三個,即證明你無走捷徑,所有Check Point均到齊。 不過,根本不會有人理你是否取齊三個信物,一切,只講一個 “信”字。 而且,賽道沿途的公里指示牌,真的嚴重缺乏,很多時候,我都不知道自己跑了多少公里。 賽道上的工作人員,亦很稀少。 ↓↓ 沿途補給站 (每個補給站附近,會設有流動洗手間) 各個補給站,提供水、運動飲品、水果(西瓜 + 鹽、香蕉、火龍果)。 其中某些補給站,還有提供切件蛋糕,有些則有滷味美食,我見滷味是由 “丐幫總舵”贊助,覺得名字很特別。 說到補給站,相對比其他地方的馬拉松少,半馬起跑後,我估計大約跑了5 ~6公里,才見到首個補給站,今天天氣較乾,我很口渴,很辛苦。之後的賽道路段,補給站都OK,不置於太疏落。 而賽道沿途的氣氛,可說是跟香港渣馬不遑多讓,冷冷清清。 不過,位處山區,就連台灣當地人都覺得來杉林溪交通很不方便,又可以期望有多少熱情民眾為大家加油打氣 ? 不過,沿途風景,卻一點都不差。(我來這裡跑,都是被杉林溪的風景所吸引) 如在賽道沿途見到這個指示牌,記住弄好你的頭髮,面露最燦爛的笑容,擺出你認為最好的Pose。因為,附近會有攝影師幫你拍照,拍下你最美的跑步一刻。 而且,大會很好,攝影師所拍的全部參賽者照片,賽後會PO上大會的 facebook專頁,大家可以免費下載自己的照片。(其他國家/地區的馬拉松賽事照片,一般要付費,而且價格並不便宜) 經過折返點後,又要再次面對不斷的上斜、落斜。 這兩天在杉林溪,發現這裡經常有一大堆霧氣來襲,只要霧氣一到,山路就變得好像迷離境界一樣。 對我來說,有霧,不要緊。最重要的是,不要下雨。 當再次跑回園區收費亭後,半馬,只剩下最後三公里路。 只可惜,我從來沒有跑過這麼多的上斜、下斜賽道。 當來到最後三公里時,我的力氣,已經用得七七八八。這三公里,對我來說,很遙遠、很漫長.....。 臨跑到終點前的路段,我跑不起來了.....。 因為,抽筋。 這是我跑步五年來,第一次出現抽筋情況。 這是我平時太懶惰之故,只在平路練跑,一跑山路,就力不從心了.......。 抵達終點 ..... 來杉林溪跑馬拉松,打破了我有史以來,最慢的紀錄 .......。 我以 3小時19 分的時間,衝過終點,完成了這場不斷上斜、落斜,辛苦到不得了的半馬。 衝過終點後,有工作人員為我送上完賽奬牌 及 紀念毛巾。 杉林溪馬拉松的設備,都很精簡。 這裡的終點門上,是沒有掛上電子計時器,所以,在終點門是看不到完賽時間。 要看自己的完賽成績, 可走到位於終點門旁邊的會場內,即時列印成績證明書。↓↓ 然後,可憑號碼布免費領取伴手禮,每參賽者一份,裡面有運動飲品,當地特產(花生、茶葉各一包)。 之後,亦可憑號碼布免費領取竹筒飯,每參賽者只可取一份。↓↓ 會場內還有其他攤位,售賣當地特產。不過,對我來說,興趣不大。 台灣很多馬拉松活動,都是採用分離式計時晶片(綁在鞋帶上的那一種),這種晶片可回收循環再用,所以,大會很鼓勵參賽者將晶片退還給大會。↓↓ 參賽者可到會場內,憑晶片換領帽子、或者憑晶片退回報名時已繳付的按金台幣$100元。 我選擇了用晶片換領帽子,因為我見那些帽子的款式也不錯。 2017年的完賽奬牌。↓↓ 奬牌的另一面,是一隻小雞,因為2017年是十二生肖中的雞年。 而杉林溪森林園區之內外,分別有十二個彎 (稱為十二生肖彎),每一個彎都以一種生肖命名。我生肖屬馬,所以我特別留意馬彎。 ************************************************************* 領取選手包 杉林溪馬拉松並沒有Expo,海外跑手只需於賽前一天,到園區內之杉林溪大飯店,向前枱職員說明是來領取選手包,職員會代為聯絡大會工作人員前來,將選手包分發給你。 黑色這一塊就是計時晶片,記得將之綁在鞋帶上,否則白跑一場。 *其他國家/地區舉辦的馬拉松,計時晶片,大多都是與號碼布連成一體的 (貼在號碼布背面),就少了上述這種麻煩。* 台灣的號碼布很可愛,很喜歡大大隻字,印上參賽者的姓名。 大會會送贈一件長袖T恤給參賽者,因為杉林溪10月份的天氣頗清涼,所以大會將T恤設計成長袖。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穿著自己平時練跑的服飾參賽。) 賽事資訊 賽事於每年10月下旬舉行 (氣溫約12-14度),氣候清爽,適合跑步。 有全馬(42K)、半馬(21K)、6.8K。 於賽事翌日 (星期日),會於杉林溪園區內舉行11K健行,參賽者及其家屬均可參與,完成後亦會有證書。 跑後感 ~ 覺得杉林溪馬拉松設備相對簡陋,但也難怪他們,因為感覺這馬拉松只是園區自己舉辦,並沒有大量贊助商,而且位處山區,也難像市區一樣弄到設備齊全。儘管如此,但該有的,仍是會有。 參賽者大多是台灣人,海外跑手只有廿多人(2017年)。 個人覺得,可能園區位處山區,住宿、交通....等各方面的承接力有限,主辦方不會招收太多參賽者,所以,這是一個氣氛寧靜、不用人擠人、可讓人心情較為放鬆、洗滌心靈的一個馬拉松。 在森林山區跑步,雖然沒有熱鬧的氣氛,但有美景、清新的空氣。 心情方面可放鬆,但需要較多的體力,杉林溪位處高海拔(約1,480 ~ 1,650米),跑步會比在地面來得辛苦,而且要不斷上斜、落斜。 往來杉林溪的交通,不太方便。 杉林溪位於台中地區,海外跑手乘搭航機到台灣,如有直航的話,飛往台中較為方便。 報名資訊 (2017年資料) : 大約於每年4月上旬開始報名,可於報名官網線上報名,並以信用卡繳付報名費。(海外跑手亦可參加) 報名情況 : 先到先得,不用抽籤,額滿即止,但並非秒殺的那一種,不用爭崩頭。 報名費 + 晶片按金 + 雜費 = 合共台幣$1,155元 (約 HK$317元) *杉林溪園區內的酒店房間有限,報名後最好儘快訂房。* 報名官網 (&賽事詳情資料) : https://www.ibodygo.com.tw/EventTopic.aspx?n=457 facebook專頁 - 杉林溪森林馬拉松俱樂部 : https://www.facebook.com/runrun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