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與好友閒談間發現他女兒被確診焦慮症,由於從沒細說過孩子的狀況,得知時還是有些突然,最初他說女兒經常頭暈,有好幾次突然暈倒,大家還以為是身體狀況,趕緊進行身體檢查,但報告結果一切正常,在未知原因的狀況下,孩子又突然暈倒兩次。徬徨之際,突然記起孩子兩歲時亦曾出現突然暈倒的狀況,當時應該是孩子被指責講大話之際,孩子便突然暈倒。得此線索後好友便從孩子的心理狀況著手,與醫生商討後被轉介至與醫院臨床心理學家面談。 因工作及個人興趣,月兒媽媽對精神病並不陌生,每次聽到這些狀況,我都會問自己,如果那個是月兒,我會怎樣做 ? 因此我在網上溫習了一些與 焦慮症有關的資料,及整理了一些個人經驗想法。甚麼是焦慮 ?焦慮和恐懼是兒童時期正常發展的一部分。兒童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種類的焦慮問題,例如:嬰兒會對陌生人或嘈吵的聲音感到恐懼;學前兒童可能會害怕行雷閃電、黑暗、怪獸,或與照顧者分離;學齡兒童則可能因學業、考試或朋輩關係而感到憂慮。一般情況下,這些焦慮問題會隨著兒童長大而逐 漸減輕或消失。但假如發現兒童的焦慮和恐懼變得過度和不合理,與其年齡或發展階段不符,而且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那就要特別留意。(衛生署)www.dhcas.gov.hk › file › conditions › Anxiety_Chi_1710 焦慮症成因 ? 現在說的是焦慮症,意思是這些情緒反應是存在了一段時間,而且影響了日常生活,而導致個案未能完成特定活動。從個人工作經驗,普遍歸納了一些孩子比較容易患上焦慮症,本人愛稱它為「乖孩子性格」,他們通常都是比較文靜、不會反抗、對自己要求高、害怕犯錯、自尊心強等,另外還有些做事容易緊張或想法較負面的孩子,在面對壓力時都易較產生焦慮反應。成長環境 / 家長教養模式亦會對孩子有影響,如家長是 「虎媽 / 直升機家長」,又或者家長本身是容易焦慮的人,孩子便可能從家長身上模仿了一些焦慮行為。家長可以怎樣做?1.) 接受孩子的焦慮情緒及反應,如: 突然不敢獨自進睡 ; 即使在遊樂場,亦不願意離開你去玩等,家長可能會想,之前都可以做的事,為什麼突然不願意獨自完成呢 ? 這時候,請家長先陪伴孩子一起完成任務,如高小或以上的孩子,家長可與他們商量如何可令他們安心點,並達成協議。如:家長可站在觀望到的位置,又或是以電話聯繫等。初小或以下的孩子,個人認為行動是最好的良藥,家長以陪伴讓孩子產生信任,從而建立安全感。請緊記: Listen earnestly to anything your children want to tell you, no matter what!2.) 家長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會否為孩子帶來壓力。「是為你好…你要…」這些說話,經常讓很多孩子感到焦慮。3.) 成功的經驗可讓孩子減低其焦慮狀況,當孩子對某事產生焦慮感時,家長不妨讓他回憶起相似情景的成功狀況,並加以肯定,可有助他們降低負面想法。4.) 如孩子是一個自尊心強的孩子,他未必願意說出自己焦慮的事,家長不妨用第三人稱向他們詢問,這樣可有助孩子抽身疏通自己的情緒。年紀較小的孩子可用故事形式問他: 「那你認為小兔子會覺得怎樣? 你覺得什麼讓他擔心呢? 」而年紀較大的孩子則可透過說朋友的事,讓他們討論一下焦慮的感受。如: 「上次陳太的兒子…你覺得他為什麼會這樣呢? 」 以下是一本值得家長閱讀的繪本 當然,以上內容,都只是心月媽 媽 一些經驗分享,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未必可以用在你的孩子身上,但相信家長一定可以為孩子尋找到合適的成長方法。******************* 如有需要,請盡快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