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否經常感到委屈,覺得身邊的人總是把你當成工具人,卻只敢怒不敢言?可能你的朋友、同事、甚至愛人,都沒有尊重你,但你又不知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本文將會探討甚麼性格的人比較容易變成工具人,以及工具人如何擺脫這些委屈的經歷,不再做工具人。工具人的性格特質要知道自己是否容易成為工具人,可以從性格特徵入手。在心理學中,我們常用大五人格測試(Big Five Personality Test)(McCrae & Costa, 2008)來分析性格。首先是親和性(Agreeableness)。如果你的親和性很高,表示你非常重視他人感受,事事以他人感覺為先。當然,單單親和性高並不一定會變成工具人,還要結合其他特質。另外兩個容易讓人成為工具人的性格特質是神經質(Neuroticism)和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神經質指的是你感受到負面情緒的程度:如果你的神經質愈高,你愈會經常感到緊張,愈容易懷疑自己,甚至可能會發展出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盡責性則與責任感密切相關:盡責性高的人做事非常有系統,當無法履行承諾時,內疚感也會比普通人強。如果你親和性、神經質和盡責性都很高,那麼你就比較容易成為工具人。這是因為你會傾向有很多負面情緒,或甚會懷疑自己,並且非常重視他人的感受。此外,你的內疚感強烈,容易被心懷不軌的人利用、通過情緒勒索來操縱你。如果你發現自己具備這些特質,或許你會需要思考自己是否已經成為了工具人。給工具人的建議1:脫離不斷利用你的圈子如果你在一個社交圈子中發現自己處於最低的地位,而整個圈子都在佔你便宜,那麼你應該盡一切可能離開這個圈子。如果這些人是你的朋友,你需要避免與他們接觸。或許你的性格不喜歡與人一刀兩斷地絕交,那麼逐漸淡出這個圈子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離開一個你在其中地位最低的圈子,能幫助你提升自尊心。有種情況是在職場環境中、在公司內地位最低,這不僅是指職級,更多的是在人際關係中。若大家都把你當成工具人,涉及現實的考量你或可能無法立即離職,但你仍然可以持續地為自己建立價值和自尊心。給工具人的建議2:堅定地溝通 ,設下個人界線如果你自覺是工具人,那你應該去學習一下如何堅定溝通(Assertive Communication)。甚麼是堅定溝通?並不是要咄咄逼人,而是在面對壓力時,能夠堅定地表達自己的個人界線 (Lonczak, 2020)。為何要設立個人界線?心理上,人其實很容易會有種「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的傾向。假設在一段關係中,你的伴侶對你很差,你可能會覺得忍一忍就好了。如果情況沒有改善,你也可能會對自己說:「既然已經忍了一段時間,再忍一下也無妨。」這樣便很容易陷入一種無休止的循環:在這段關係中,你的地位較低,對方能夠損害你的自尊,繼續把你當工具人。那到底可以如何實行堅定溝通?以下有三個步驟:第一步:預先設定個人界線,明確定義你理想的關係是怎樣的,並寫下或制定一些準則。第二步:為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的時限,例如三個月、六個月或一年。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沒有改善,就需要放棄這段關係。第三步:與對方溝通你的界線。這些都可能會讓你感到恐懼和壓力,但很多自我成長就是在這些挑戰中達到的。成長在於你願意嘗試那些最不願意嘗試的事情。如果你想學習堅定溝通,不再做工具人,可以在網上搜索「Assertive Communication」尋找一些教學,或是下載MindForest App,讓我們的 AI 去教你一步一步學懂設定並堅守個人界線。下載 MindForest AI,擺脫工具人角色,應對委屈的感受 MindForest 是一款以心理學為基礎的 AI 應用程式,提供心理學知識,助你擺脫工具人角色,並有效應對委屈的情緒。如果你覺得你的煩惱難以宣之於口,不妨試試和MindForest AI 聊聊。1) 利用心理學技巧增強心理韌性:MindForest 提供的互動課程結合心理學深度見解,旨在幫助你管理壓力並增強心理韌性。這些課程能夠穩定情緒,使你能夠更清晰地思考,擺脫工具人的角色。2) 以 AI 提供個人化諮詢:MindForest AI 能夠深刻理解因人際關係問題引起的情緒波動,為你提供情感支持和針對性的建議,幫助你以成熟的心態解決作為工具人的問題。【樹洞香港服務一覽】個人心理服務 | 心理學課程 | ForestGuide Coaching 成長諮詢 | 心理治療服務企業服務|中文版: 企業管理顧問 企業培訓 團隊建立 | 英文版:Managment Cosultancy Corporate Training Team BuildingMindForest APP | 中文版: AI x 心理學對話 | 英文版:MindForest AI Coaching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