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差不多到了最後, 去法國除了美食之外, 自然小不了美酒。今次法國北部行, 最近巴黎的釀酒區可算是漢斯了。漢斯(法語:Reims 音漢斯,因為R讀成H音) 是位於法國東北部一阿登大區馬恩省, 是全世界唯一所生產的葡萄氣酒可以叫做「香檳」的地方。所以去法國最好是找一個懂飲、識食和享受, 喜歡文化藝術的朋友一起去。而且漢斯離開巴黎大約一小時火車, 所以很方便。 漢斯的獨特性可以說是難以代替, 古羅馬時代漢斯已經是釀酒的區域, 它是法國早期 25 位國王加冕的地方。城市裡充滿世界文化遦產,其中漢斯的聖母院(Cathedral Notre-Dame de Reims), 除了是國王加冕的地方外,也是巴黎聖母院的仿照對象。另外聖雷米教堂及修逳院, 朵宮等是世界歷史遺產的建築。另外城中有很多酒吧、露天茶座, 香檳酒舖、另外城的下方全是香檳酒廠的地窖。市內還有老佛爺百貨店和電車, 市附近有很多香檳酒廠。所以對遊客來說非常方便。 火車票是一大早用上網訂,所以又晨咁早出發!今次要去巴黎東站,由地鐵從蒙柏拿斯站去也很方便。坐4號粉紅線上Porte do Clignancourt幾個站便到,所以也跟以往一樣在酒店補充彈藥出發! ▼ 巴黎東站,去東部地區如德國、盧森堡等,經過漢斯。 ▼ 巴黎人看來很愛動物,狗也有位坐。我們可能連月帶日趕路,太累,睡著了!醒來大家當然嚇了一跳,第一時間看看是不是去了德國,因為漢斯只是中途站!好彩,未過站。所以告戎大家編排行程不要趕,預留休息時間。 ▼ 漢斯的火車站有一古老火車頭!好有歷史味道! 下了車站想找本地遊的旅行團,但兩個月前去信電郵一些私人導遊,但他們說已滿,那只好自由行! ▼ 由火車站前行,沿Pl. Drouet d'Erlon走不遠有金光閃閃的天使像la fontaine subé,底座刻上了la Suippe, la Marne, la Vesle 和 l'Aisne四條流經漢斯的小河,雖然它叫噴水池,但從來沒有水的。 再向前走,在Pl. Drouet d'Erlon和Rue Condorcet交滙處是餐廳酒吧區,有很多東西吃,但午飯才營業! ▼ Place Drouet d'Erlon. La fontaine de la Solidarité很有藝術色彩的小水池 在酒吧區的小水池向前走有一小教堂Église Saint-Jacques de Reims,教堂內原有的窗因一戰時受破壞,Joseph Sima重新以抽象現代化手法重新為教堂設計玻璃! ▼ 天父伸出兩手成十字架 ▼ 1932年重建時以水泥加固和保留舊建築風格 ▼ 抽象化的教堂窗花!在歐洲實屬小見。 ▼ 教堂有聖蘇受難和復活的故事,以二十多幅畫作介紹 ▼ 在漢斯的電車!和波爾多的差不多。 ▼ 漢斯也有老佛爺,在Église Saint-Jacques de Reims前行不遠的大街(中型街) ▼ Place Myron Herrick ▼ 漢斯的旅遊服務中心,也建在中世紀的遺址上,但看上去也很破爛!旅遊服務中心一進去馬上就知道來到漢斯要看什麼: (1) 漢斯聖母院, (2) 微笑天使, (3) 葡萄園 ▼ 最後也來到漢斯的重要的歷史建築 --- 聖母院大教堂!是法國香檳大區首府蘭斯的主教座堂,歷史上曾經有25位法國君主在此加冕!主教座堂大部分完成於13世紀末,只有西立面建於14世紀。鐘樓高81米,最初設計為120米。南鐘樓有2口大鐘,是中世紀的偉大傑作之一。比巴黎聖母院還早建成。 ▼ 在聖母院外向教堂方向的聖女貞德象。聖女貞德成功地將法王查理七世護送至此接受教皇加冕,是扭轉法國英法百年戰爭頹勢的重要關鍵。 ▼ 很多雕像在戰火和風雨受破壞和侵蝕,所以有些復修後的雕像會顯得比較白!教堂內外有超多雕像,出入教堂也花了不少相機電池和記憶體。 ▼ 微笑天使: 聖母院門口左側的微笑天使是最最著名的,它被視為漢斯的象徵,漢斯聖母院又被稱為天使教堂親切的微笑和教堂的嚴肅成對比! 天使像說歡迎一樣。 ▼ 大玫瑰窗上方的國王廊是漢斯聖母院的一大特色,放大看到玫瑰窗中的國王手拿著自己的頭 ▼ 除了雕像,教堂門的玫瑰窗也是由有名畫家夏卡爾所製作的彩繪玻璃與他合作的玻璃師傅是Charles Marq。他們特別運用13世紀的技巧來製作背景的藍色 ▼ 之後我們坐巴士(其實沒有這需要,因為由聖母院沿直路行20至30分鐘便到)去市郊的POMMERY香檳廠!POMMERY是區內早期的香檳廠,也是區內最大廠之一。 ▼ POMMERY的葡萄田 ▼ 在廠內有一巨形木酒筒,有美麗的雕像,酒筒有三至四個人高 ▼ 廠內有其他現代化雕像,如這大象!這是酒廠創立人在賺到了錢後,投資的藝術品。 ▼ 要開始香檳之旅! ▼ 在漢斯地下有很長很深的地窖儲藏香檳 ▼ 美女導遊以聽不太懂的英語介紹 ▼ 跟據導遊說,這地窖長10公里,估計有一千萬支香檳... 但又是行路,真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 沿路有很暗,因太光會影響温度,這裏長期得10度以下!沿路有很多現代雕刻壁畫,也是因為香檳生意賺了錢而造。 ▼ 一支支(瓶瓶)香檳以倒的方法儲藏,這樣酒不會因木塞乾而走了氣,也保留氣酒中的氣泡壓力。 香檳主要常以夏多內(Chardonnay) 與黑皮諾 (Pinot Noir) 兩種釀酒葡萄精心混合釀製調配而成,有些則會再多加入一種皮諾莫尼耶(Pinot Meunier葡萄)。但有少數酒廠會特別推出單一品種如夏多內或黑皮諾釀製的香檳。一般而言,夏多內比例越高的,則風味越是清新爽口,帶有香濃的果香與蜂蜜香;黑皮諾則為香檳注入嚴謹厚實的結構,口感傾向強勁醇鬱。 製作初期會輕輕壓榨葡萄使果汁與果皮迅速分離,果皮顏色並不會進入葡萄汁中,因此,紅色葡萄也可以釀出金黃白色的香檳。在製作的過程,從葡萄在葡萄園榨汁時就得留心,不能讓任何一丁點黑色葡萄皮混進葡萄汁中,污染了榨出來的無色汁液。香檳在製造過程中得到的照顧跟注意,沒有任何酒類比得上。 最早釀製香檳的人是唐培裡儂(Dom Perignon),這位雙目失明的十八世紀天主教修士,發現如果在酒的(酉發)酵過程尚未完成之前,把瓶口封死,不讓產生的二氧化碳逃逸,就可以造出開瓶後會冒泡泡的酒。由於他的嗅覺特別敏銳,使得他能夠把不同品種的葡萄汁,以各種不同比率混合,找出最佳口味的組合。一直到今天,香檳的製作,仍然遵照唐培裡儂當年發明的方法。 所以香檳很多不寫上年份,也很少是同一葡萄園生產,因為酒廠會用上不同年份和葡萄園半製成品混合去製作香檳。也因此適合口味的香檳通常是一個個批次和依酒廠的技術!而且香檳出廠後一般不宜儲藏。 ▼ 當然不只參觀,小不了試酒會,這兒的香檳非常夠氣(長時間有氣泡),又清甜,正! 試了香檳和玫瑰香檳! ▼ 左是香檳,右是比較特別的玫瑰香檳,香檳帶果味和清甜,合女孩子口味。 ▼ 古老的入木塞機 ▼ 為吸引遊客,有些會自己跳動的工鞋!還配上工人的談話錄音!有些鬼片的感覺。 ▼ 當然小不了要你買「酒」 ▼ POMMERY的有名釀酒師及創始人Louis Pommery,有一香檳系列(Cuvée Louise, top brand of house Pommery)以她名字定名!就是她以crayères(羅馬時期在地下12公哩建成的儲藏倉)去作香檳的發酵和製作,使製作過程在天然受控的環境下進行,而其他香檳廠也仿照她的做法! ▼ 又來下午茶當午餐!在Place Drouet d'Erlon的餐廳吃免翁牛柳和香檳,味道可以啦! 漢斯還有香檳大道及Moet and Chandon等有名香檳廠未夠時間去,而我們也訂了太早的車票回巴黎,來不及參加遊客中心下午的觀光香檳酒廠團,所以要預多些時間呀! 後記: 我有機會一定再來漢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