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Jewish museum 内的一段介紹白,指二戰時,猶太人在成功逃離德國後感到迷茫,在異地中找不到立足點。十分貼切 開始..... 一個人的生活,對我來說真的很陌生。 以前在家,讀書,旅行,出國,經常身邊都堆滿人。即使參加任何活動課程,硬是要成為當中一個被見到的角色。 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對身邊的人都有種責任感,去照顧、體諒、認識、關心、令他們快樂及使他們遠離孤獨。 心理學常提及,人愛把自己投射於別人身上。從別人中找到自己的需要,欲以為是別人需要。而在言語的用詞上,越多出現的關鍵字也是內心的反映。 而我,這一次來到德國,美其名是要追尋自由,放下一向的責任、拘束、享受自己獨處。 到這刻,我發現,竟然是個放開依賴、保護之旅。 原來我不是逃避,反之面對。 一個人的生活,我真的感到陌生。 每時刻都想找人聊天、分享、陪伴、給點意見、作些決定、或在他身上找個自己的方向目的。 我從來也忽略了自己,對自我的權力及責任。 要一個人生活,要娛樂自己,做些讓自己快樂而非讓別人認為你快樂的東西,我就是喜歡行超市和看看書。 要一個人生活,要自我負責,當決定出現,就讓自己握個主意,加點自私自我,因為最後責任由你自己負,怪不了人。 要一個人生活,要掌握節奏,一個你的節奏,走、看、聽、吃、感受,都由自己的喜好決定。 要一個人生活,要自我欣賞,對於自己的好,要懂得讚賞,時而自大時而驕傲、樂於自我突破。 要一個人生活,要自言自言,和自己聊天,和自己分享,和自己對話,就像白痴一樣,有時會講左出聲。 我忽然不太捨得離開這種生活。但我為自己決定了,下星期便到brahlstorf 的helpx家庭,體驗另類生活。 但我知一個人的時間,總會再臨到我的working holiday 中 每天的早餐,煮食果然是享受生命的不二法門。 一個叫teufelsfenn的森林,係我屋企邊,是日常跑步的地方,好靚同靜既自然環境,我係果到仲見過斑比同大鼻鋼牙。註:好多裸曬人仕。 寫於2014年8月18日 深夜 房間的書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