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如是說:茶道之最高境界不是茶,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人們透過茶,實在渴望著什麼,簡單地說,是在渴望著渺茫的自由,渴望著心靈的頓悟,或渴望著做一個更完整的人吧。我很喜歡這種說法。 從小時候我就喜歡喝茶搭配珍珍薯片,大概是從初中時喜歡的,那時候有一個關於茶的功用充斥於我的腦海之中——喝茶是可以解除疲勞的,家鄉的人都有這種思想。從那個時候起我也喜歡上了閱讀,儘管起初我沏一杯茶於我房間的書桌上只是為了滿足自己一些關於茶的幻想,這些幻想或出於電視劇裏的某些片段或出於自己不知在什麼書上看到的場景,現在回想起來這些場景即便不知道出於哪里了,不過仍覺唯美,給我以清淨無爭之感。我關於茶的一些幻想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雖並不頻繁於喝茶,但每一次喝茶的時候都極力做到自己所幻想的場景。後來上了高中之後便很少喝茶了,所閱讀的書也只是限於數理化的課本,或者一本語文課本,很少看課外的書,那時候就一心想著要考一個好的大學,所以絕大部分時間都獻給了題目。不過對於語文書上的很多場景我還是心有所向的,比如幻想在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場景裏喝茶,在滕王閣的亭子裏一邊喝茶一邊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場景,雖然古人在這種場合都是喝酒的,但我偏偏就要在這裏面喝茶,我想這會別有一番滋味吧。 再後來關於喝茶的幻想,是最近讀了林清玄先生的《如意菩提》中的一些文章以後才出現的了,本文首段的引句便是出息先生《如意菩提》中的《不是茶》一文,該篇文章講述了三個關於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的故事,通過故事提煉出了我在首段引用的哲理,在文章中他也提及茶道與禪的一些關係,據說在日本不學禪的人是沒資格當茶師的。其實茶已經成為了反應日本人民生活美學的對象了,茶文化不僅僅只是關於茶的文化了,它已經蘊含了生活哲學。最近在瞭解了茶道是關於生活美學的文化之後竟有想把茶的文化典籍閱便的想法,其實這是不切實際的,有的人窮盡一生都在茶上,這並不是我這個業餘愛好者所能一下子閱便的。 最近我有一個想法——在某個茶室裏,攜上一本佛教經典或者道家經典,伴著茶香在閱讀,疲勞時放下書本,冥想,沉浸於茶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