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聽說尼泊爾的排燈節(Tihar)很特別,今年終於有機會親身體驗。五天下來,感受很複雜,有震撼、有感動,也有不適應的地方。第一印象:滿城燈火的溫暖排燈節一到,整個加德滿都都變了樣。家家戶戶點起油燈,鋪上色彩鮮艷的Rangoli(彩繪地板裝飾),門口掛滿橙黃色的花環。夜晚,街道被小燈泡照得溫暖又夢幻,完全是電影裡的節日氛圍。和印度的排燈節比起來,尼泊爾的慶祝方式雖然沒有那麼鋪張,但多了一份溫馨和社區感。 特別的祭拜儀式:從烏鴉到兄弟情節日第一天祭拜烏鴉,這讓我有點意外。在尼泊爾文化裡,烏鴉是信使,給人們帶來消息,所以他們會在屋頂撒食物給烏鴉。我不是很喜歡鳥類,但看到烏鴉成群結隊飛下來搶食,確實是難得一見的景象。第二天祭拜狗,是我最喜歡的一天。尼泊爾人會給狗戴上花環,餵它們美食,不管是流浪狗還是家養狗都享受同等待遇。走在街上,看到那些平時可憐兮兮的流浪狗被善待,心裡莫名感動。第三天是母牛節,母牛在印度和尼泊爾都被視為神聖的動物。大街小巷都有被裝飾過的牛,很多人會餵它們食物。牛的確神氣了不少,但老實說,站在牛群中間,味道不太好聞……第四天是「Mha Puja」,也就是「自身祭祀」,尼瓦爾族的人會給自己點上蠟燭,進行祝福儀式。相比其他天,這天的活動比較私密,主要在家裡進行,我作為外人沒能真正參與,但能感受到他們對自我祝福的重視。第五天是「Bhai Tika」,兄弟姐妹互相祝福的日子。這天我住的民宿裡,主人的女兒給她的弟弟額頭點上七彩「蒂卡」,餵他水果和點心,場面溫馨得讓我有點羨慕。尼泊爾人對家庭的重視,在這個節日裡展現得淋漓盡致。真實的體驗:感動之餘也有不便雖然節日氛圍很棒,但作為遊客,有些不太適應的地方。首先,節日期間很多店鋪關門,想找個餐廳吃飯都成問題。其次,加德滿都的路本來就坑坑窪窪,到了晚上,儘管家家戶戶點燈,路上依然黑漆漆的,走夜路要特別小心。最尷尬的是「蒂卡」儀式。當地朋友熱情地幫我點了一顆大紅點在額頭上,本來覺得很有儀式感,結果一照鏡子,發現紅粉掉了一臉,擦也擦不乾淨,直接頂著一塊「血跡」在街上晃了一天……總結:值得體驗,但需要心理準備排燈節確實是一個充滿溫情和儀式感的節日,燈光璀璨,人人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尤其是看到尼泊爾人如何尊重動物、珍惜家庭,讓我對這個國家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不過,作為遊客,也要做好準備,節日期間的不便、文化差異的小尷尬,都是旅程的一部分。如果你想體驗排燈節,建議提前安排好住宿和飲食,盡量跟著當地人一起慶祝,才能感受到最真實的尼泊爾節日氛圍。▶ 關於尼泊爾排燈節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