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食,你可以有更多不同想像!11月1日,創不同協作及上水昇平村民為你呈上好玩、滋味豐收節!周末帶同一家大小來「昇平農墟」感受秋收之樂,關心永續生活,齊齊趁墟。「昇平農墟」當日,日本禪僧、昇平村民、都市農夫及多個文化創意伙伴將為你帶來禪食公開課、昇平導賞團、社區下午茶、動手動腳工作坊及本地農產攤檔等一系列精彩活動,鼓勵大家開放感知、重新思考飲食,重塑食與自然的關係。 詳情 日期: 2015年11月1日(日) 時間: 下午2時至5時 地點: 香港新界打鼓嶺坪輋路198號 費用: 免費 查詢: 3996 1950 / ask@MaD.asia 如有任何節目調動或補充資料,稍後將於www.MaD.asia網站公布。 “賽馬會創不同學院” 秋季課程 “食之大學” 結業禮 節目內容 公開課 1. 果園中的一口禪 走一段小路,在果園樹下與禪僧青江覚峰さん碰面,嚐一口煥然一新。 主持:青江覚峰 時間:下午3時至5時(每20分鐘一節) 費用:全免 網上報名:http://www.mad.asia/posts/839 青江覚峰 日本淨土真宗東本願寺派綠泉寺僧侶。青江覚峰除了負責料理及飲食教育,還管理一網絡寺廟KNOM (higan.net),借此推廣佛學及日本文化。1977年生於東京,於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College) MBA學位畢業,擅長烹飪的青江覚峰同時亦主持寺廟內的"blind restaurant"。 2. 水滴論壇:從土地到村落 在購買本地農產時,有否想過村民為何一直堅持種植和銷售本地農產? 除了金錢,村民還換取了甚麼?讓我們在農墟開闢一個露天論壇,邀請村民和各界朋友一同討論關於土地和村落生態的種種。 水滴論壇的精神是平等交流,歡迎隨時加入討論!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3時30分 費用:全免 當天即場參與! 社區下午茶 霜降立冬之間,來到香港友善蔬菜出產重地之一 ── 打鼓嶺,尋聽農夫村民的田村生活細作,慢嚼人和自然合耕作物。 是次社區下午茶更由一班參與「食物的時間」工作坊的學員走進村民家中當起小廚,分享學習的點滴,一同體會香港擁有農夫、農田、農村的重要性!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5時 網上報名:http://www.mad.asia/posts/839 市集 昇平學校導賞團 昇平學校始於打鼓嶺塘坊村,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遷至現址,學校為坪輋打鼓嶺子弟提供教育,深得村民支持。學校環境清幽,眾山環抱,農業興盛,直至九十年代,鄉村學校相繼停辦,農村凋零,昇平學校亦只餘下靜寂的校園。 網上報名:http://www.mad.asia/posts/839 動手動腳工作坊 「木與人,積木與我 」讀書會 木與人一生不同階段密不可分。綠腳丫邀請大家從積木來看人與自然的互動。一起玩積木,聽故事,走訪昇平。 主持:綠腳丫親子讀書會 時間:下午2時至3時; 下午3時至4時; 下午4時至5時 網上報名:http://www.mad.asia/posts/839 費用全免,先到先得。每場最多30人參與。 Kombucha工作坊(紅茶菌發酵茶) 漬女會教大家製作生津解渴的Kombucha。 主持:漬女 在全球化“速食”、“劣吃”的年代,人漸漸忘了美味背後的文化與生命。全球每天丟棄的食物份量以千噸計,我們卻沒有意識到每份食物都是天地的恩賜、農人的心血。漬女們秉承節儉美德、傳統手工,使瓜菜發酵成美味漬物。 時間:下午2時至2時45分 (每45分鐘一場) 下午3時至3時45分 下午4時至4時45分 網上報名:http://www.mad.asia/posts/839 費用全免,先到先得。每場最多10人參與。 夾夾菜園 眼睩睩的青瓜、會跳高的栗米、電了髮的西蘭花... 用小木夾做些清新蔬菜,帶個夾夾菜園回家! 時間:下午2時至5時 網上報名:http://www.mad.asia/posts/839 賽馬會“創不同”學院食之大學「再聽泥土」工作坊參加者 通過2個月於鄉土學社落種、堆肥、澆水的體驗,設計一個與泥土有關的體驗工作坊。 本地農產小墟市 踏入秋收之間,和東北村民關心永續生活,齊齊趁墟。開放感知、重新思考飲食,讓身心一起大豐收! *請自備購物袋,實踐永續生活! 時間:下午2時至5時 免費入場,無需報名! 參與村民 露姐姐 土生土長昇平人,承傳母親廚藝,弘揚本土食材。如果想吃一口自家製蕃薯餅、艾餅,還有鹹桔仔,記住來趁墟。 恩福農場(美蓮) 秋去冬來,農田換裝。金黃的粟米、不同顏色的蕃茄和蘿蔔,還有青翠的生菜、芥蘭和油麥菜等著你來。 花姐姐 自家製的洛神花茶和洛神花醬,還有時令農產如蕃薯和芋頭。 Uncle Bee 打鼓嶺的養蜂人,帶著蜂箱釀蜜糖,蜜糖藏著香港季節的清甜甘香。 參與單位 GLOCAL CARE Think Global, Act Local 以公平貿易精神為弱勢生產者爭取永續發展 今次帶來公平貿易可可布甸、茶坊和新書《近田得米》 天姿作圍 天水圍社區面對規劃失誤問題,居民多為低收入的基層家庭,偏偏區內物價因財團壟斷而變得昂貴。天姿作圍是街坊共同參與成立的組群,以“社區經濟”模式發展一種自下而上的參與,發揮區內居民的才能與經驗。透過與周邊農業連結,結合居民的智慧與技能,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區經濟系統。我們以基保劵(社區貨幣) 貫通計劃,讓居民能夠以另類的經濟角度,改善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