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5月的《 譜世‧頌 》來到上年的暑假,已經是重演了。 一直都心戴感恩歌頌神的安排, 這個演出的價值, 深深地向上帝陳明了我們作為藝術家的一份心意, 一份敬而重之的信仰流露! 重演的意義本來就是把初演的東西重複再做一次而已; 但上帝卻要我用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演繹, 於是我把心一橫,咬緊牙關,把所有圖像都更新了! 雖則是一個管弦樂配湊沙畫的演出, 但我們絕不馬虎了事,照樣從見證脈絡、信仰藍圖、藝術架構、音響聲效、 以至圖像意境中取得平衡,一絲不糾; 讓一個屬乎上帝的信息藉多元的藝術意識澆灌在觀眾的心田之中。 這幅作品,是演出的最後一幅畫面,記錄了見證中提及的宣教士, 從小就失去親父的經歷,多少在生命裡起伏浮沉的同時, 卻只是為了得到一個擁抱和一聲慰問..... 有些時候,我們都喜歡偏行己路,去持續冒險,為自己開闢一片全新的天空; 好的還好,但好景不常,弄至焦頭爛額,頭破血流, 我們才能經驗到何謂被接納的重要性! 想起浪子的故事,記起了這幕真摰而細膩的表白: " 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 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罷。 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 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 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 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 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 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喫喝快樂。 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 他們就快樂起來。 " ( 路加福音15:18-24 ) 這種人間的快樂,建立在於上帝憐愛世人的心懷, 作品中的孩子正歡喜地擁抱著爸爸, 雖然我刻意只畫出爸爸的背面而避開他的慈容, 但你的手從後出現在孩子的頭頂上,以示他對孩子的回應及觸動之情。 「離開」就是要為「回來」作好準備, 爸爸你可知,此際孩子,正願意每日都關心您; 而祂,也正等候回家途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