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媽媽的我,回想起小時的我, 學習壓力比現在的孩子大,身為家長相對地壓力也大。 好多時父母焦點都放係孩子的問題上,而忽略佢地的感受同努力付出,令佢地有hard feeling.繼而沒自信同心情去努力,問題越大,雙方關係越差。 我覺得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或小孩都有佢地長處,例如分析力,創意力強,但專注力弱。 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恊助佢地搵出長處,繼而發揮。跟自己仔女比較,而不是跟其他孩子比較,亦不要將目標定過高,令佢地有無形的壓力,我相信這樣才會更有興趣去努力。 我睇過一篇文章覺得好有參考價值,在此分享 指導小孩做功課時,應以同理心體諒困難所在,從旁鼓勵。 例如:“這麼多功課,你必定很辛苦,加油。” “文字題比較困難,你識得計算,只是未明白題目而已。媽媽跟你一起讀題目,好嗎?” “我明白你不喜歡抄寫功課,覺得好悶,你繼續努力,媽媽跟你打打氣!” 以上令仔女感到父母了解體諒的說話,雖然未必能即時改善仔女的表現,但會提升佢地對學習的動力,同時亦提升親子關係。當佢地有足夠動力同興趣,我們做父母嘅在邊給予肯定及支持打氣,假以時日,仔女嘅表現我相信必有改進。我好認同。 將心比心,我返工都希望老細這樣,總好過遇到個怪獸老細,五指神功,左彈右彈.將我的付出輕輕帶過或不提,忽略我的付出,而擴大我的問題,試問我可有心機繼續做好佢? 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專重,因此我亦覺得面對仔女時都要專重佢地,所謂“言教不如身教”。 身為媽媽的我,是不會忘記十月懷胎時原始最想仔女得到嘅野係咩? 就係佢地“身體健康”沒有健康,其他都係“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