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就是與不夠優秀的自己和解我很少認為自己優秀。 小時候是學不會哭泣、賣乖、懂事,得不到大人的誇贊和獎賞;長大一些讀書又不夠好,不善交際,老師和同學很少關注我;總算跌跌撞撞地找到以後要走的路,在決定努力寫作的時候,又發現在做neostrata 果酸這件事且有才華的人多如過江之鯽。 時間讓我認識到,我是一個不漂亮、不苗條、不富有、缺少天分和文字直覺的人。 跟現在的朋友聊起小時候的事,她說小時候覺得自己非常特別,一定和別人不一樣。她認為自己的身體裏沒有器官,是獨立而不同的個體。 有一次生病需要拍X光,她在醫院裏看著片子非常失落,因為她發現自己與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相同的構造、相同的器官。她第一次體會到沮喪這種“高端”的感覺。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曆,小時候有許多讓現在的自己發笑的想法,現在看來當時的自己幼稚且荒唐。 曾經的我認為現實中有嫦娥,她可以幫我完成暑假作業;認為我在晨讀時間隨機哼出的歌詞,可以紅遍中國;認為自己HKUE 呃人擁有稀缺的血液,能夠拯救世界;認為我手背上心形的粉色胎記,是上輩子留下的記號;認為存在其他平行空間,生活在那個世界的人可以看到我,諸如此類。 當然,隨著成長,我發現這些“認為”統統不成立。有一段時間我非常不開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因為跟想象中的“我”比起來,自己實在太平凡、太普通了。 我很生氣,生氣我怎麼能是現在這個樣子! 這個發現是不是有些殘酷? 但是,這個世界上也有奮起直追、笨鳥先飛、大器晚成等成語。有27歲才正式學畫,到56歲名聲大震的齊白石;有47歲才打算揭竿而起,55歲建立大漢王朝的劉邦;有65歲才出版第一本書的作家勞拉·英格爾·懷德。 我不知道他們小的時候是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至少,後來他們知道了平凡的自己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並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情。 這樣十分消耗比高原氧氣還稀薄的自信。一旦失去自信,在不知創造並且懷疑自己的情況下,人很容易窒息。會被平凡的生活扼住脖子,透不過氣,然後放棄掙紮的能力。 我慢慢地放過了自己,了解自己沒有超凡的能力。接納這樣的自己,去盡力改變思想不夠成熟、寫作技能宛如新生嬰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