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最後的這段,我相信其他跑手其實也力竭筋疲,因為很多也變了走路而不再跑了。我看見這種形勢,其實也想跟他們一樣停下來走到終點就算,心想在這時候開始走的話應該都趕得及在限時之前抵達。不過當我一停下來時,又再感到雙腿那種疲累及肌肉的痠軟,心想以這狀態走一個小時路的話不如快快乾脆把它完成好了。於是,我告訴自己每撐多一公里才停下來走數十秒吧,這樣才能盡快真正休息。所以從這段一路走下去,基本上我超越了很多只是步行的跑手,但其實很多參賽者也是上了年紀的,所以我也沒甚麽好自滿吧。 堅持一步一步向前方邁進,終點終於在望。在跑到40公里時,我才看到聖米歇爾山出現在一個可接近的距離。沿路上看到不少已經跑完的參賽者回程了,有一些更不忘鼓勵我這些尚未完成的。臨近終點前,道路兩旁有不少途人在歡呼打氣,在出發前我一直不明白為何選手號碼布上要印上参賽者的名字,現在我明白了。因為途人在打氣時有時也會呼喚跑手的名字,而當我聽到他們叫我的名字時,真的特別覺得有親切感!縱然大家從不認識也好像覺得是特地為自己打氣一般,這安排可真巧妙。 看到紅地氈的那刻,我真的感動得不得了。終點喧鬧得很,現場有主持作出廣播跟進比賽進展,但我一直在聽音樂不知道他有沒有喚過我的名字呢。一跨過終點後,除了在顯示板上看看自己的成績外,最重要的就是找一張椅子坐坐,這種累對我來說真是前所未有。待我在椅子上歇息了數分鐘後,便要立刻到休息站了,除了去拿些免費食物補充體力外,一停下不跑後便立刻感到十分冷,要拿回衣物取暖。 辛苦了四個半小時,雖然只拿到一面紀念奬牌,但我已經很滿足了,畢竟跑的過程才是最難忘,而且能夠完成一場馬拉松賽事,對一向體能不太好的我來說也別具意義!從這裡望過去,聖米歇爾山就近在眼前,景色秀麗,令人逼不及待要往前探索一番。我最初參賽時原以為終點真的正正在聖米歇爾山下,怎料原來還要走一段路才到達。本來這安排除了再折磨我一點體力外也沒問題,但是我待會要從終點處乘接駁巴士回St-Malo,最後一班車在三時半就會開出,所以我只能把握這個多小時盡快遊覽。若當初不跑快一點的話連到聖米歇爾山走一圈的機會都沒有了! 沿著行人路往前走,整座山看來越來越大。當我快要抵達入口前,發現怎麽四周圍上欄柵一片凌亂。原來在入口附近現在正進行工程,仔細一看,當地政府打算重建由岸邊連接聖米歇爾山的這條道路,工程已進行了兩年多直到這年底明年初才完成。可惜是這工程也使山下的空間被圍起來,不能從這裡走往四周的泥沼。我還記得上一次來遊覽時我可趁著潮退時走下去從不同角度欣賞這山及眺望地平線的盡頭,這次看來卻不行了,令我有些失望。 既然不能於外圍逛,我便直接往城內走進去。穿過城牆,一進去看到的那些建築物或情景依舊跟我數年前來的一樣。狹窄的小路兩旁盡是售賣紀念品的商店或食肆,到處都擠滿從各地而來的遊客。雖然這地方一早已經變為一個商業的旅遊點,不過要看古蹟的話仍然可往上走到修道院參觀,只是之前我已經參觀過而且這次時間緊逼,所以不打算再看一遍了。沒變的是,這景點的主要亞洲遊客依然是日本人,我在該處發現除了不少商店的告示有日語翻譯外,很多更聘請了日本人作為售貨員,我也見到當時有不少日本遊客,不知為何這處在當地那麽有名?幸好這地還沒有很多大陸觀光客,不然我不敢想像會變成甚麽樣子。 就這樣,我在這座小城走了一會拍拍照後,也是時候回程去找我的接駁巴士了。只怪自己這天跑得不夠快吧,要不然我就會有多點時間遊聖米歇爾山。在回程的巴士上,我看到兩個有點像香港人的跑手,聽他們跟鄰座乘客的對話知道他們是特意過來這裡跑馬拉松的。不過還沒探聽到更多之前,我疲倦的身軀已經支撐不住了,躺在座位上呼呼大睡,直至巴士抵達Saint-Malo。 想不到我一生人第一次的馬拉松居然發生在這裡。回想起來,這確是一個有趣的體驗,我發現原來意志力真的可以戰勝一切困難,最重要還是不要放棄。不過體驗過這過程的辛酸後,不知我還有沒有膽量將來再跑多一次? 更多故事分享,歡迎光臨我的Facebook Page: http://www.facebook.com/louistravelo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