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任何事情都會結束,那便不要悲傷。 旅行完結後,回到了自己的家,踏上了車水馬龍,沉進了燈紅酒綠。這句是我常常想念一切的時候對自己說的話,所有便藏於心底。 為什麼我喜歡寫遊記,因為人難免會忘記,這經歷回憶能保留多少,得多少。 印度之旅的確到尾聲了,但我一點都不想停止文字。從前我不懂得用文字留住畫面,現在的我恨不得把文字當成終身職業。 不過如果夢想家是個職業,那我便是一個最稱職的求職者。哈哈,誰不是呢?你記得你擁有第一個夢想時是多少歲嗎?你想像自己會是個香港小姐,又可能是一個護士,或一個甜品師傅?說來我也不好意思,我的第一個夢想,是的士司機。因為我喜歡駕車。不過我想無論當時扮演什麼職業,最想發生的事,就是長大。 長大後能戀愛,能爛醉,能賺錢,能花錢,最重要的是,能選擇。不過當時的我大概不知道,選擇原來很難。 我有過很多夢,編劇,導演,旅遊書作者,咖啡師,旅遊記者。一直覺得一個人可以有很多想做的事,夢想可以不只得一個的,我不是想全都做到,但承認自己想做,最重要是看清楚心裡想要什麼。我很明確,也很想相信,總有一天我會成功的。因為我覺得單是熱誠,我能把夢想扞衛到我再站不起的一天。我真的不介意被當作傻子,當作不務正業,也不介意被拒之於門外。我總是告訴自己,盡情在心裡發著夢吧,誰人也沒法拿走這與身俱來的能力,誰人也止不了你的渴望。 我想當個旅遊記者。 然而從有夢想的一刻起,一年,兩年,三年過去了,我沒有成為我想像中的人。或者我開始發現,我可能不是我想像中的人。放棄這兩個字,在我眼前揮之不去。我開始問自己,我有沒有天份,我有沒有盡力,我憑什麼。一個人最痛苦的不是沒有自信,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來,最痛苦的,原來是我覺得我自己得。 這種自負,讓我要直接面對真實的自己。 我很同意古天樂在<最佳男主角>說的一句話,我很少接受訪問,因為我認為人的思想每分鐘都在改變,今天我說了一句話,明天我不這麼想了,那別人就會用當天那句話批評我講大話。我由在床上用一隻飛碟扮著呔盤駕車的嘻哈小孩,來到了要在一片濃霧中的十字路口上,選擇出通往終點大道的年紀,我滿腔計劃,一改再改。有時改到我自己都迷失了。 旅行,是一盞大光燈。旅行多了,我更了解自己找尋什麼。無論印度或西藏,當我探索進別人的生命時,我心裡一直重覆,只要我一天會繼續旅行,我一天都會繼續文字。 或者在我們都看不見的地方,大家天馬行空的夢想都存在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