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無意外你是首次看到我的文章,就讓我先介紹一下自己。 我是小何,家中排名最小,2014年9月5日由香港出發,坐飛機直達北京,正式開始為期五個月的交流生活。 北京理工大學就是我的目的地,去之前什麼也沒有準備,沒有做足功課,每樣事也是見步行步。 9月5日早上5時,天還未光,黑漆漆的天就為我的交流生活展開序幕,麻煩了大何開車送我到了機場,兌媽隨行,在到機場的途中,車很靜,不知道是因為太早還是因為一切盡在不言中。 點擊圖片放大 +2 半個小時不夠便已經由將軍澳到了青馬大橋,其實在橋上我開始有一點不捨。 當初就是為了挑戰自己,才會接受交流這個機會,人要成長就要走出Comfort Zone。襯著年輕就要去多詆一點多自一點多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吧。但想不到還未正式走出香港區域就已經有思鄉的病痛,小何,要頂硬上阿! 行李超重之後只好把兩對鞋從行李中硬塞入背包當中,勉強減了幾kg在仍然超重的情況下就濛混過去。 拍了離境照後,說了byebye再見後,我便孤身一人走進禁區,這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坐飛機,理應充滿自由的氣息,大冒險的味道,但當我坐在機倉裹面的時候,跟我想的原全不同,剩下的就只有思念和寂寞。 入到免稅區,腦內突然唱起「我總是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這一句歌詞,是攞景還是贈興呢? 要出發了,上機前的那一刻,我還是在想你,你在那邊也要好好努力阿! 經過大約三個小時,飛機就到了,但萬萬沒想到到埗的的一刻,就是我在這個交流期第一次燥底的一刻。這個「首都」機場的「免費」wifi,真的可以放入不想香港回歸中國的原因之一,我抱著期待的心情把這個free wifi 開了,但我沒想到要申請帳號,更加無奈的是它要求傳送一個驗證碼給我,我剛下機,沒有買電話卡也是很正常吧,究竟是那一個天才發明這一個系統,潛意識認為所有人也會有漫遊或是有北京當地的電話卡?就算我有,我還要用你這個free wifi 嗎? 可能有朋友會發現圖入面有一個自助取號機登錄的選項吧,應該很容易找到帳號吧。但更無奈的是入境大堂全層也是沒有這部機器的,只有離境那邊是有的。我為了要跟家人報個平安,一袋二袋,攀山涉水,上到離境那邊。找了良久才把wifi弄到手上。 「到了北京,現在出發到學校。」簡單幾句的背後真是付出了不小腳力。 我又走回入境的樓層的的士站,坐車過去。我沒想到北理大這邊早前跟我說下機後打的過來可以把單子報銷,所以想也沒想便坐上了的士上。北京的交通好像真的很塞,就連機場高速也塞車。 一小時後便到了,見有守衛在門,想也沒想就進了,但沒想到這張相片過後我要走400米才到達留學生的宿舍呢,內地的大學真大。 登記check in,快快手做好後,時間為下午二時,我在校園附近走走,把電話卡銀行卡也弄好了。內地的大學有點奇怪,到處也是賣電話卡的,我最後在一間學校內的聯通店鋪買了一張卡,200人仔,聲稱用1年,每月300mb日間數據,1000mb夜晚……但知道連店員都不知何時才算夜晚後,我決定還是小心為妙,用apps計算自己的用量。 弄一個存款戶口用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對比香港來說有點久吧。 在銀行撞到一齊登記check in的台灣人,待她弄好卡後,便一起去吃飯了。 在北京的第一餐,17塊。 吃後便繞了學校一圈,這裡真TMD的大,一個圈也用了差不多一小時。 原來這邊才是正門,看上去也挺有規模的。 沒想到第一天就有課要上,雖然不知是有關什麼的,但 收到通知便詔去看一看。 中伏!原來是一課叫他們努力去想想畢業後出路的一課,在內地大學當中,原來每個系也有班長,但詳細是怎樣運作,我還不是太清楚。 他們把我拉到wechat group當中,又說一起打籃球,好像很熱情。 走的時候有一個Professor送了月餅給我們,我便帶著他回到宿舍。 八時三十分回到宿舍,因為還未有學生卡,只能留在一樓的common room用wifi,安頓過後便跟朋友skype了,談了很久才驚覺我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還未做,就是翻牆,收線過後,弄了很久才把手機成功連上fb,但有人知macbook 要點先上到fb嗎? 他是我的roommate,是個非洲人,一聽到的時候也很害怕e波拉,但原來他在這樣子已經讀了3年,是computer science 的學生,最重要的是,他set了router 在房hehe,我可以無時無刻地上網了。 太累了,跟他說了不夠半小時我便去睡了。 沒想到第一天這麼快便過去了,這應該算是我第一次走出comfort zone 吧,踏出這一步,也不是易事,希望交流過後,會有一個全新的我。三年大學就快過去,我不想在過去以後才後悔自己畢業後只剩一張證書,走出comfort zone,感受一下自己的力量,在看的你,也有衝動要出走了嗎? 大家也可以緊貼我的Facebook Page:http://www.facebook.com/littlehodrea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