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建議,從改變跟小孩的對話開始。例如,不要再問小孩參加比賽的結果怎麼樣、有沒有贏、考試順不順利、得幾分這類跟成就、成功有關的事。改成問孩子,今天有沒有幫助別人。剛開始,小孩可能都會說他忘記了。但是持續一段時間後,孩子會記得這件事很重要,也會開始留意,回家就會分享他們當天做的好事證婚套餐。這時,當然也要鼓勵他們。葛蘭特夫婦認為,人性天生就有助人的傾向,從小小孩們總是迫不急待想幫爸媽做什麼就可以看得出來。肯定孩子助人的行為,會讓他們理解,大人注意到了,而且覺得這是重要的事印花卡 印刷。父母也可以分享以身作則的經驗,不只問孩子,也談談自己當天幫了誰什麼忙,或是因為沒有伸出援手,而覺得後悔。這會讓孩子思考,他們對別人也是有責任的。大人也可以從孩子的交友切入。孩子跟大人一樣,總是會看到英雄、成功的人,甚至想向他們靠近。雖然父母很難「規定」孩子應該跟誰做朋友,但是可以問孩子,有哪個同學很會關心與幫助別人,今天誰做了什麼助人、溫暖的事情,鼓勵他們多在一起遺傳性乳癌。葛蘭特強調,他們並不是要否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天下父母心,也認同要鼓勵孩子有榮譽心與盡力做到最好。但是教孩子仁慈,並不代表要犧牲成功,跟這些期待也不衝突。畢竟,做父母真正的考驗,並不是孩子有什麼成就,而是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