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文章一開始的事件,碰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蔡佩珊表示,當孩子呈現失控狀態,要先給他足夠的時間消化情緒,不要用「哭什麼哭!東西掉了還能怎麼辦?」這種批判性字眼。「即便是大人,生氣時也很難馬上冷靜下來,何況是情緒發展尚未成熟的小小孩?」蔡佩珊指出,孩子在情緒尚未平撫前,有可能呆在原地、退縮或反抗,這些都是很自然的本能反應。要孩子配合大人的指令,應該先找出他內在的情感需求、建立連結,如此才能創造溝通空間。建議家長可以採取以下3個步驟:3步驟創造溝通空間步驟1.尊重、接納孩子的感受。步驟2.教孩子辨識目前的情緒狀態。步驟3.肯定孩子在這件事做的努力。辨識情緒的目的是教孩子學會清楚表達當下的狀態。以上述案例來說,孩子拿不到飛盤可能會失落、難過,此時可以示範如何表達心情,替他說出當下感受:「飛盤拿不到了,你很傷心、很想哭、很難受對不對裝修後清潔?」等到孩子能夠清楚將感覺表達出來以後,再透過事實的陳述協助他肯定、接納自己目前的狀態。「我們一起想了很多方法把飛盤拿起來,剛剛還去跟旁邊的叔叔借撈魚的網子,可惜最後還是失敗。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需要我抱抱你嗎?」蹲下來伸出手,真誠地看著孩子。等到孩子主動走過來,再輕拍他說:「我知道你很難受」,繼續同理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