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素有”世界客都”之美譽。初到貴境,迎面而來就是一塊巨大的石碑,鑲嵌上金黃色的題字”世界客都”。 正當我在想: 為什麼梅州被稱之為客都?是因為梅州人特別好客?還是這裡有很多外鄉人? 原來我只答對了一半,梅州是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追溯至三十年前,梅州曾是廣東第二大港口。這次行程,正是重拾上世紀下南洋賣豬仔的風情,除了地方風貌,客家人以熱情好客的特質見稱。可惜旅程短促,未能有深刻的體會。不過司機先生自稱是梅州人,性格也真爽朗。 day one 我們沿途飽覽湖江山色,轉眼便來到中國客家博物館。它的正門呈空心圓柱體,置身其中并仰望天空,視野頓時收縮為一圈。這設計之新穎,反倒讓我自嘲井底之蛙。不過這個聯想也不無道理。坐落正門中央的地方,有一口井,上面刻有'飲水思源'四個大字,相信客家人來到這裡,必定別有一番感觸。 穿過正門一直往前走,首先吸引我視線的,是右手面一座古典的西式建築物--「客家匾額館」。其米黃色的外牆配上棕色的木框窗戶,再加上拱形的樓頂,頂部有個羅馬數字的大鐘,更添古色古香。站立樓底門外,大鐘帶來的壓迫感,亦有一種回流往昔的號召力,引領遊客追古思今。後來聽到介紹,它是印度風格的建築。上世紀的客家人下南洋,多數是到印度去,至今,印度的加爾各答的華橋仍是以客家人居多。當時他們帶著外來的資金投資在自己的故鄉。他們受到印度文化影響,建成了現在梅州很多的印度式建築。 匆匆走過客家匾額館,便來到客家博物館主樓。最具特色的是中間凸出的部分,同是井口形的設計,用仿古的磚塊堆砌而成,高高穩穩的築在地上,與附近的平房相映成趣。博物館樓高兩層,穿過迴旋形的樓梯,我們來到二樓。除了兩個偌大的展覽廳,這裡有個呈方形的水池,對面是一扇復古的木門。這是泰安樓的模型。其倒影映照在池水上,饒富趣味,兩旁的走廊可供遊人進內拍照留念。 點擊圖片放大 略略看過展品,我便走出博物館,正好看到對面有一條水渠,上面有座小小的石拱橋可以到達對岸,橋上風景自然也是風光明媚,更令人驚喜的就是穿越重重大門,可以看到門外街景。街外行人不多,街口轉角處有間小士多,有小朋友在幫忙賣小食,這是在大城市里少有的景象。 點擊圖片放大 離開博物館,又坐了數小時車,幸好領隊簡SIR沿途分享了許多小故事。最讓我喜出望外的是簡SIR會叫司機停下,這樣,我們便有機會拍下沿途風景:公路兩旁的山水,水灞,夕陽......盡收眼底。如果不能一一拍下,那真是太可惜。所以這樣的安排實在令我滿心滿足。(thankyou簡sir^^) day two 旅程來到第二天,我們一早就醒過來便到處行逛,感受巿內小鎮大街小巷的風土民情。 這里與城市一樣,街道很繁忙。最大的分別並非在於車水馬龍,人車爭路的景象,而是路邊的小攤擋傳出的叫賣聲。新鮮的蔬菜,肉類,還吸引人停下單車住足仔細挑選。 作為遊客,更亮眼的焦點還是落在古舊的矮樓上。它們通常樓高兩至三層,沒有新型大廈的宏偉,但站在路中央往前望,矮樓重重疊疊恰似連綿山脈,長長的街道彷彿沒有盡頭,日照牆身上發出黃澄澄的光茫,反倒顯得壯觀。抬頭仔細看,樓上的露台有不少住戶在曬衣服和被褥,樓下門口有的居民在縫補衣服,有的與鄰居聊天,有的到上海式的理髮店理髮,還有的在鋸木造家具。這樣生活化的情景才把我從懷古的情緒拉回來。 沿著小巷遊覽,著眼點隨處可見:門牌,電錶,衣車,舊式露台上的雕花......通通令我大開眼界。我們造訪了梅江旅館,據說它是昔日最大的一家旅館,外地旅客都愛到這里投宿。然而經過時間的洗禮和日月的摧殘,整幢大樓裡裡外外都發黃,外牆亦留有大大小小的裂痕,連門前招牌上的字也褪了色,故此被列為危樓也無可厚非。也沒有時間讓我感慨太多,拍下兩張相片便離開了。 點擊圖片放大 接著,我們來到了元魁塔。高處望下風景美不勝收是不言而喻的。其後,我們到達了大埔縣三河垻戰役紀念館,館外為三河壩,是三河交匯之處,汀江、韓江、各梅江,江水水面平靜,臨江風景如畫,亦同樣令人心擴神怡。 這天行程相當緊湊,下午的時間我們去了客家圍屋 --泰安樓。正門有一對對聯用紅紙托底,粗厚有力的階書寫著:泰然一室 安住層樓,橫批: 泰安樓。配上四幅國畫在旁佩襯及精緻的雕花點綴。十分巧妙。內里的格局亦不遑多讓,我們抽絲剝繭似的穿過一扇又一扇門,看到一家家小小的樓房圍在內,好比火柴盒中的火柴,排列得井然有序。四角設有木造的樓梯通往二樓。縱覧圍屋,深灰色的瓦片屋頂伏在屋樑上,由上而往下望,樓底寬闊,只覺樓頂起伏不斷,四面走廊來來回回貫穿每一個房間。整體結構緊密,可見匠心獨運。 點擊圖片放大 +2 day three 行程最後一天亦是我最響往的風景,我們乘車穿梭田野道路。兩邊的稻米搖曳不止,初長的,一株翠綠;成熟的,粒粒金黃;凋零的,也漸成米灰色,乾扁扁的,看似一碰就散。 下車後才走了一會,灰濛的天空下起雨來。下著雨,田園間又是另一番景象:葉片沾滿晶瑩剔透的水珠,稻米末端也垂著水滴,剎是誘人。(可惜我影得唔令.v.) 連蜻蜓也無畏風雨,禁不住出來湊熱鬧,它伏在稻草上乘涼。看!多寫意^^ 點擊圖片放大 +2 雨勢太大,我們找了片竹林避雨。那裡竹葉相當茂盛。正好替我們遮風擋雨。低頭一看,地下的野草和落葉也真挺乾爽的。聽著沙沙雨聲,不知不覺間雨勢漸漸收細。我們又慢慢地沿原路走回頭,驚喜的發現有公雞帶著母雞出來覓食。他們在啄田里的稻米呢!這麼豐饒的糧食,難怪雞啼聲響徹園野,隻隻胖㬿㬿的,遍地走,滿山跑,活得倒是自由自在。 這次旅程多虧John and Sylvia帶我參加這次活動,也難得Laura也和我一起參加。(其實一直以來都好感謝他們教我攝影,一齊出遊,幫我選購林林總總的攝影器材^^ 非常thankyou^^) 可惜我只顧一心拍好一些自己滿意的相片,並沒有和他們有很多合照,也沒有互相拍照留念。其實我真不懂如何拍好一相人像相。希望日後有更多機會和大家一起出遊,大家也指導下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