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廳是香港本土的文化,它的特色絕對能反映出香港人的生活習慣----速度快、選擇多、價錢平宜近人。 在瀝源邨裡的榮樂茶餐廳,保留了六七十年代的風格,員工下單更不用紙筆,全靠大聲呼叫。雖然餐廳鋪面並不是可容納很多客人,但我去的時候是午市時間,全場爆滿也有廿多位客人。不論點餐送餐或是結帳,全都沒有筆錄,筆者真的十分之佩服。 雖然這間茶餐廳秉承了茶餐廳的特色:速度快及價錢平宜近人。但至於選擇,看來並不是很多。不過他們主打的是常餐,勝在靈活性大。 在餐廳當眼的位置有兩個餐牌:"早餐"及"午餐"。細閱完這兩個餐牌後,本打算再看看桌上的詳細餐牌。但發現除了這兩個"常餐"餐牌外,就只有位置低一點點,但都是貼於牆上的餐牌,主要都是麵。 我打算點最愛的"沙嗲牛麵",就問肥佬店員"午餐"可否將"叉燒湯意粉"改為"沙嗲牛麵"。 "叉燒賣光了,選其他吧!" "那⋯⋯是否有沙嗲牛麵?" "無叉燒了。" "⋯⋯" 正當我不知如何應接下去之時,其中一位食客就開口說:"她是問是否有沙嗲牛麵呀!"肥佬店員終於明白了,替我下了單。(我的表達能力真的有那麼差嗎?) 肥佬店員說沒有餐飽,說用波蘿油取替。 他們之後仍然有一句沒一句的互窒一下,食客走時肥佬店員更不想讓他付錢,看來他們感情還不錯呢。(後來才知道肥佬店員是老闆呢~) Δ茶餐廳供應的清水/茶,通常都是用作清洗餐具之用 奶茶是茶餐廳的靈魂,而這裡的奶茶(我喝的是茶走)是令人有驚喜的,茶香奶滑。而那個奄列, 不會太熟,仍有少試蛋汁,充滿蛋香味,令人回味。之後才知道這裡的餐飽頗有名氣呢,可惜這次無緣一試。在品嚐其間聽到其他食客下單時,當食客點的那款食品沒有時,老闆是說會用其他食品代替,又或者可以說,老闆都容許自己配撘呢。 點擊圖片放大 +2 Δ門口的左手邊有麵包製作的地方 Δ店外掛著"高級俄羅斯飽",未知他們出售的飽中那一款才是呢~ 茶餐廳雖然沒有華麗的裝潢,但在細小的空間裡有著充滿人情味的互動,食物選擇的靈活性,更令人響往。 榮樂茶餐廳 地址: 沙田瀝源邨富裕樓地下7號舖 前往方法: 於沙田火車站步行大約10分鐘到瀝源邨 地圖: 按我 電話: 2691 8878 ---------------------------------------------------------------------------------------------------------- 後記 網上或旅遊書籍所介紹香港的茶餐廳,通常都會是翠華,蘭芳園,金鳳等。這些名字對於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絕不會陌生。對外國人來說,可能也有耳聞過。至於一些在公共屋村內的老店,其實也不遜於名氣大的茶餐廳。 茶餐廳這種香港獨有的飲食文化,源自於香港殖民地時代。 殖民地時代,低下階層嚮往西式飲食,但因為價格高昂,一般市民消費不起。冰室應運而生,並演變出價錢大眾化中西混合的飲料與食品。 不過由於香港的寸金尺土,租金層創新高,以致現今有名的茶餐廳越難越保持"價錢平宜近人"。租金高企,令到很多老店都紛紛選擇"光榮結業"。 在仍然有機會品嚐到懷舊香港的味道時,希望盡力去用味道來記著回憶,香港人的文化。 同步於http://levistoneks.blogspot.hk/2015/10/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