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從上年開始決定書展每年要去兩次, 是因為腳力嚴重不足, 所以只好一天用來大戰音像及文儀用具館, 一天搵書買書。 其實對我而言,書展=文具展(各佔50%), 但我第一處去的是掃文具。 很多人說文具也不是平了很多, 但我家附近文具鋪被壟斷, 塗改液在數年前已$18枝, 所以書展是我入大批文具(一年用)的好時機。 大牌子附近一大埋$10任揀5包MEMO紙我朋友說上年的還未用完, 但都再次大量購入。 我個人很後悔上年買不夠PAPER INDEX ($8)和 MEMO紙($10/5 , $10/4 , $10/3), 所以都瘋狂亂掃。 間間好像都差不多其實價錢有差的, 而且不同牌子但樣子差不多例如筆芯, 所以要特別留意。 當然都有很多購物滿幾多幾多有贈品折扣, 不過通常都走一轉看一看才決定, 所以腳才會超出負荷。 3F-G PILOT , PENTEL , ZEBRA 等等買5送1, 但我只用藍黑筆其他全部無印所以免疫了。 但好像會有些新筆有宣傳價, 愛筆人士可以一看。 新筆,可以畫在杯上, 還會立即送你一個不知名物體試用, 沒記錯應該是一個狗形狀的瓷器, 可以即場畫畫畫, 但都是很難迫入。 後來才發現原來很多都不是賣塗改帶, 芯原來是膠紙,有不同PATTERN, 但我已身無分文所以只好放棄。 每年都想買但買不下手的 MT 紙膠帶, 易撕易用,而且一次過排了所有顏色圖案, 恨不得立即到樓下買紙膠帶書再上來實戰。 不過看到價錢後就會想起洶寶, $23一卷我真的買不下手, 還是在後面的試用區幻想一下算。 試用區放了不同紙還有紙膠帶試用, 而且有些少教學單張可以邊睇邊玩。 上年是免費明信片提供讓大家試貼, 今年都有些單張但都以白紙為主。 上年令我瘋了的郵票攤,日本人開的, 一套買又有一張張買又入, 每個人都拿一個籃然後找海賊王, 應該是因為完整一套買太貴.. 少不了的平FILE平簿平紙品平原子筆, 我想買FILE的人會拖喼吧... 我沒買厚FILE,用背囊但還是兩手一袋。 文具部的一堆小朋友在玩的東西, 不知是什麼來...但個人認為可以讓小朋友坐坐都是挺好的。 1A-E 返回重點大場,其實年年都人頭幾十個, 抱著「有位就要入,有人係前面開路就跟」態度 快速睇眼前手前書屬何分類, 岩就企定唔岩就行。 三聯商務等很多書攤都已經分好類, 語言、旅遊、烹飪、青年讀物、手作、新書推介.. 只要你向上看有目標地找, 其實很快可以有戰利品。 如果為新書而來的, 當然要一早抄下新書所賣攤位, 然後一找便成。 但如果是多間書局有售就慘了, 慢慢格價搵書格價搵書,重覆又重覆。 為平書$100/8本的, 只要進去翻便可以, 其實都會有意外收穫。 三聯門口, 後面也是像帆船一樣, 很殘舊的樣子但很特別, 像在古代帳篷內, 但大家還是埋頭搵搵搵。 另外想說的是三聯書不標價.. 又沒有很多工作人員可以回答到, 所以不知付錢才知價錢... 烹飪書從來都是暢銷書, 甜品、家常菜..再將各國食物分門別類, 深受呀媽家姐呀妹歡迎。 不過真的很難選擇, 又有免焗..什麼30分鐘..各式XX菜, 真的是你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瘦身的什麼廚具也不用的(哈有碗就可以)... 手作書真的會令人手癢, 皮革、手繪、紙膠帶、素描、布袋、飾物... 雖然很多時都會被封面吸引, 但其實內容的可行性及實用程度真的要好好留意, 因為有很多是「得個靚字」。 差點兒就買了手作中毒, 而且又想買紙膠帶教學好讓我清一清洶寶貼紙, 但最後都沒有選到合適的。 旅遊書通常都有特價, 應該是因為舊版實在太落後, 要準備有資料不準確的風險。 另外除了純資訊性的, 還有很多旅遊作家寫的都很受歡迎, 但我個人較想買實用性高的書, 所以其他的還是圖書館見。 其實語言書通常都是英日韓, 有少量法西班牙德文。 花多眼亂,始終語言書又要根據自己程度, 要找買文法聽力詞彙等種類繁多, 加上買日韓文的人真的很多, 所以是辛苦的一環。 走過時剛剛朱茵就出現了, 宣傳第一本書《6磅10安士》, 所以場面混亂得很。 路過的兒童區, 很可愛所有小朋有都坐在地上齊齊看, 比任何一區有書展感覺。 書展日期:17/7-23/7 .人間淨土 走進敦煌英高窟(立體影院及展覽)雖另外買門票 .3樓有衛斯理展 .穿最舒適的鞋,因為行多於3小時後腳會有不屬於你的感覺 .買食物進場或先進食進場,因為常會不想離開場地但又很餓 .穿褲, 因為累的時候也可以坐地上(不介意的話) .12時前進場好像有優惠的 .可以先在SEVEN買票才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