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好像變了個人?許多做父母的會發現,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大約12歲以後),似乎就像變了個人,過去孩子或許會親暱地與我們分享學校生活裡的大小事、恣意的cash88娛樂城展現自己的情感,進入青春期後卻變得似乎與家人無話可說,問什麼總是得到「嗯、還好、沒有就那樣」的回應,孩子變得陌生而疏離,親子之間不知道該怎麼樣再像過去那般相處。你也遇到這樣的情況嗎? 青春期孩子父母面臨了挑戰,卻也是孩子變成熟的契機面對孩子的轉變,家長容易緊張,我的孩子怎麼了?是不是孩子在學校學壞了?孩子不再聽話了該怎麼辦?有些家庭的孩子只是與家人的關係改變,有些則出現行為上、情緒上的轉變,與父母或老師對嗆、易怒、翹課、打架等,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著實需要面對很大的衝突與張力,然而這正是一個家庭要協助青春期孩子成功成長、變得成熟,預備進入成人階段很大的挑戰。 有一部美國電影《美國動物》巧妙地描述了青春期孩子的寫照,四個剛入大學的新生,因著現實生活的空虛無聊及同伴的煽動,策劃並犯下了一場外人看似荒謬的罪行-偷走學校圖書館裡珍貴的藏書試圖轉賣。最特別的是,這不只是一部電影,更是一個真實發生在美國史上的故事。在電影的訪談中可以看到,這些孩子幾乎都是在師長眼中優秀的孩子,師長們都沒想過這些孩子有一天會犯下轟動社會的案件。青少年的身體長大了,而心智雖然慢慢在轉變,卻還沒有成熟的判斷力、思考力、道德能力,導致容易出現叛逆甚至犯罪的行為。 了解青春期的三個特性,讓你不再慌張我們的孩子怎麼會變了?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受到心理發展階段的影響,會有一些青春期特有的狀況,如果我們能對這些情況多一些了解,就不會這麼緊張,擔心孩子是不是變壞了、出問題了,我們也會知道如何更有效地回應孩子的轉變,避免因為引起更大的衝突,阻礙了孩子成長的機會,也讓自己在與孩子的衝突中感到遍體鱗傷,導致整個家庭雞飛狗跳不得安寧。01.個人神話現象許多青少年期的孩子會有一種把自己想的比現實還要不容易失敗或遇到危險與威脅的傾向,例如認為做壞事不會被抓到、做危險行為不會失敗、吸毒成癮是別人才會自己不會,似乎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會是超乎一般人的事,因此稱為個人神話現象。青少年階段的個人神話思維傾向,容易讓青少年嘗試大人認為危險的事物,也更容易看輕成人的勸告,甚至視這些勸告規範為老一輩的笑話。 02.青少年階段是孩子學習「分化」的階段分化指的是一個人有自己的想法、清楚自己是誰、有自己判斷事物的準則。青春期孩子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分化-發展出自己的想法與認同,沒有經過分化的孩子容易在未來無法獨立、無法為自己負起責任。然而分化的過程對父母來說卻是辛苦的,因為過去乖巧的孩子,此時變得似乎事事想與自己唱反調,總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稱青春期為「叛逆期」,因為此時孩子容易讓成人感到是故意叛逆。其實這只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想要發展出獨立自我的一個較激烈的過程。03.同儕關係的重要在青春以前,孩子只要依從父母的想法與意見來行事,不用太多自己的抉擇與判斷,如今他們努力想脫開父母的控制,卻還沒發展出自己真正確定的想法與標準,也因此同儕意見、同儕關係會在此時對青少年有重要的影響力。其實努力地追求同儕認可、隨著同儕的意見搖擺不定,某方面只是呈現出青少年在尋求獨立的過渡期中的徬徨。若青少年的父母能夠從上面這三點來了解孩子叛逆行為的原因,或許就能給孩子多一分寬容。有了這樣的了解,我們或許就能放鬆一些,知道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自己管教的方式不夠好,我們放鬆了、親子衝突就緩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