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在旅行前看大量的書籍,包括關於那國家的遊記文化等等。未至於拿起國家歷史來讀(連中國的都讀不好),但從別人的遊歷和訪問就能有趣地得到不少認知。 當然,不包括只是想抒發個人感受情懷的遊記,這些都浪費時間;因為每人旅行的感受都不同,我也對別人的感受沒有興趣。 不過,今次南美的第一本看的書有點特別。是一本英文兒童書!名字是”MY POP-UP WORLD ATLAS”。 第一頁是世界地圖,首先告訴你地球的Fact Sheet和七大洲的特色。南美的它用大眼睛的猴子告訴你: “Rainforests grow near the Equator, where it is always warm and wet. They are home to millions of animals and plants” 也用了漂亮的綠色和啡色去描繪了南美的地形: 東邊是廣濶的樹林,西邊沿海是一片如法國面包般長的沙漠,沙漠和樹林中間有一列啡綠色的三角形代表橫誇整個南美的Andes Mountains(7,250km),其Aconcagua是南美洲最高的山(6,962m)。因為這片山脈,造就了南美如斯特別的地形;它高得把左邊Atlantic oceans的水都阻擋(同樣Chilean Coast Range也把其右邊的Pacific oceans隔開)。 於是,南美同時擁有四百年(1570 -1971)都沒下雨的沙漠,和,全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 多矛盾的國度。 也因為這片山脈,令居住其上的印加族人如此神秘吸引(遲一點會逐一介紹)。 今次的行程 (是,是有行程的,正如我之前所說,我不是刻意浪漫去營造流浪,我是希望出發前把必要的交通弄好,省點錢好讓我能慢慢閱讀每個國家;正如李安說:計劃不花錢): 1. 先從 巴西里約(Rio de Janeiro)入南美 2. 飛去 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尋找春光乍洩(一個月)兼學好西班牙文(和去做Bartender) 3. 飛 "the end of the world"(Ushuaia, Argentina) 4. 坐船入世界上唯一無國家的 南極。 5. 在智利那邊的Patagonia玩一陣冰川 6. 駕車沿智利海岸上聖地牙哥(Santiago)。 7. 坐巴士入玻利維亞(Bolivia)看女巫市集和天空之鏡。 8. 坐巴士入秘魯,不能錯過的不是馬丘比丘,而是吃古柯葉(做白粉的葉);現在只剩下秘魯和玻利維亞還能種植。 9. 最後在哥倫比亞從船路離開到中美洲。 Reference: - MY POP-UP WORLD ATLAS, Written by Anita Ganeri, Illustrated by Stephen Waterhouse, 1st publish in the UK in 2012 by Templar Publishing - http://en.wikipedia.org/wiki/Atacama_Desert -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lean_Coast_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