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蒲魯塔克 】 我們可能被多言傷害,但不會被沉默傷害,故智者寡言。 如何適切表達自己的意念,是現代人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不可不知的課題。 雖然平日的交談,只要讓對方明白語意即可,但是由於很多人疏於練習的結果,一旦需要開口說話的時候,卻往往辭不達意。 好比說,人經常犯的毛病之一,就是喜歡指責別人的過錯,自己可獲得成就感,感到大快人心;但萬一換成自己遭人批評,心情一定低落鬱悶,然後把對方恨得牙癢癢的。 在這裏自我為專的情況下,一旦雙方的認知出現明顯的差異,很容易因生氣而情緒化,忘了有話好好說,然後習慣用爭議性、挑戰性的方式來處理事情,進而引起衝突的場面。 特別是同事或客戶之間,因為某方面的看法有出入時,這時我們該如何處置? 如果不願傷了和氣,也不想讓事情爭執下去,可以這樣告訴對方:『你有你的觀點,我有我的想法,但我必須先思考過後,再告訴你我對於它的意見。』 或者也可以這樣回答:『我想我們可以先保留彼此的觀點,等我們真正想清楚之後,我們再來談論它。』 另外,解決爭論的一項有效技巧,就是讚美對方的論點裡,你所認同的那個部分,而暫時忽略其它的要項。 藉著部分的同意,將可以避免批評對手或是發生爭執的可能。 當然,還有一種化解各執己見的方法,就是如果認為對方的論點真的合理,不妨大方地承認,別怕丟臉或不好意思,因為很可能你的退讓,使事情出現轉圜的傑餘地。 我認識一位朋友,在公司裡人緣相當好,他之所以受歡迎,不是他能言善道或諂媚奉承,而是他能專重別人的意見;有更好的建議時及時採納,遇到爭執的地方則耐心溝通,他不會為了求個人表現而一意弧行或專橫跋扈,因此大家都喜歡跟他共事。 所以,很多事不必操之過緊,所謂欲速則不達,就算據理力爭也未必能扭轉局勢,倒不如廣納各方面的意見,坐下來好好解決,而不是互相苗頭。 事情有輕重媛急,做事應對事不對人,遇到意見相左時,最好的方法是先冷靜分析事情的主客觀因素,如果暫時保持沉默或退讓,可以使事情順利進行的話,何必爭著一時強出頭呢? 美國著名的大使魏特洛說:『有許多問題,假使置之不問,自然會得到解決,正如有許多信件一樣,若是置之不覆,就等於已經答覆了。』 其實,爭執並非不可避免,只要運用一些技巧,別強行和對方耗上,一定能把紛爭化解於無形。 *************************************** 不太認同那位大使魏特洛所說的說話,不知道是翻譯出錯還是某原因,但以字面所見的不能接受,沒有把問題解決,問題一直都會存在,不能當作已解決便可以。 回複感想: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