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則唐僧取經的寓言故事: 唐僧玄奘前往西天取經時所騎的白馬只是長安城中一家磨坊的一匹普通白馬。 這匹馬並沒有什麼出眾之處,只不過一生下來就在磨坊工作,身強體健,吃苦耐勞,從不搗亂。 玄奘大師心想:西方路途遙遠,去時要做坐騎,回來時要負馱經書。 況且自己的騎術又不是很好,還是挑選忠實可靠的馬吧。 選來選去,就選中了磨坊的這匹馬。 這一去,就是十七年。 待唐僧返回東土大唐,已是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這匹馬也成了取經的功臣,被譽為「大唐第一名馬」。 白馬衣錦還鄉,來到昔日的磨坊看望老朋友。 一大群驢子和老馬圍著白馬,聽白馬講西天途中的見聞以及今日的榮耀,大家稱羨不已。 白馬很平靜地說:「各位,我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有幸被玄奘大師選中,一步一步西去東回而已。 這十七年間,大家也沒閒著,只不過你們是在家門口來回打轉。 其實,我走一步,你也在走一步,咱們走過的路還是一般長,也一樣的辛苦。」 眾驢子和馬都靜了下來。 是啊,自己也沒閒著啊,怎麼人家就「功成名就」,自己還是老樣子呢? 這話真的很發人深省。 如果你在房間一圈又一圈地走,你可以走上幾百公里的路,但不管你走多少年,還是無法從房間走出去。 但是如果你知道門在哪裡,那麼,很快就可以走出去。 我們一生一直都在繞圈子......一圈又一圈,我們就像那些驢子和馬,每天也沒閒著;並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努力;我們一生也都在受苦,但「除了痛苦」之外,並沒有從中得到什麼?似乎所有人都繞不出那個圈子。 杜斯妥也夫斯基(Dostoevsky)說過一句話:「我只害怕一件事情,我怕我不懂得自己所受的苦。」 他說得對,如果你已經承受了痛苦,欠缺的是去領悟痛苦以外的感受。 千萬別白白受苦了,否則那輪迴的圈子一定會再繞回來。 記得心理學家法蘭克爾寫過:「活著就是要受苦,受苦是要找到受苦的意義。」 成長的過程是苦的,但是當你越堅持這種內在轉化的過程,你越發現喜悅、平靜和智慧穿透到你的內在,你就能離苦得樂。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自我成長,最大的快樂也是自我成長──只要你找得到那個意義。 **************************************** 好喜歡這篇文章。 你們問麻美婆婆為何要生存在世?為何人生會那麼苦? 相信這篇文章已能給予你們答案。 生存在世是否感到有意義,一切都是由自己尋找,不是由他人提供答案! 不能瞭解一切逆境是成長的必經之路,祇會怨天尤人而找著痛苦不放,那麼確實是枉為人! 甚麼名成利就,甚麼勞碌一生,都是同樣須要付出努力,祇是名稱和位置不同。 若說生活質素已不一樣,其實!又怎會是相同? 試想一下,每個人在世,實質為了生存所需要的東西是很少,其他物質根本是可有可無。 每個人想得到的是受到尊重,而不是虛假的吹捧和奉承。 眾生皆平等,沒有階級之分,那個階級祇是各人的崗位,各自同樣須要付出,所以不須羨慕或妒忌。 感想回複:麻美婆婆 (轉載文章,沒有連結,作者: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