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如果有一個工場,能讓人把愁苦的困境打造成快樂的城堡,那該有多好! 年輕時,常幻想這世上有沒有一個工場,可以不停地製造快樂? 有沒有一種企業,可以行銷快樂? 每當這樣喃喃思索時,大嬸婆就會吭一聲,打斷我的遐思:「那是神話的夢境──命不好的人,妳叫他怎麼去快樂呀?三餐都不繼的人,也買不起快樂的。這一行注定滯銷,工場肯定倒閉!」 有次,到美國參加同學會,我真的在一位同學身上發現了這樣的「神話」。 聽說她失婚、失業又負債,為了不想得到同情、不願陷在羨慕別人的情境中,多年來她從不出席同學會。 今年,她居然出現了,而且神釆奕奕。同學們耳語著:「一定是她的環境改善了!」 當她主動過來和我握手招呼時,我忍不住問起她的近況,她笑得很燦爛地說:「你們一定以為我的命運轉好了,其實我一樣未再婚,也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但是,我去上了一個成長課程後,思考模式改變了,尤其在我每天認真地執行每一條備忘錄之後,事情也愈來愈順利了。因為思想轉、心喜悅,環境也就轉變了。」 她的話讓我從記憶底層湧現出夢想中的「快樂工場」景象。 我趕緊問她:「可否透露一下上課內容?」 她神祕地一笑:「這可是花學費學來的哦!不過,為了日行一善,可以讓妳過目。」 她的小筆記本上,工整地寫了十項「快樂備忘錄」: 1.看見人要微笑打招呼,熟識者要擁抱對方 2.關懷、問候對方 3.每天感謝周遭的人事物 4.轉化負面情緒為積極思考 5.不看負面的資訊媒體 6.察覺所發生事件的正面意義 7.吃清淡食物 8.每天做一件好事 9.每天告訴自己是最棒最好的 10.參加一個有益身心的團體 她很熱心地解釋每一條定義,其中有「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好熟的名辭,這可是──慈濟的「四神湯」與「微笑面霜」? 頓時,我覺得天地雖大,卻複製著同樣的程式。 我重新解構了幻想中的「快樂工場」,對她說:「妳可以不必花錢去學這些課程的,妳瞧,我是『慈濟工場』免費打造出來的,雖然還不算頂好,但已經很滿意了。」 我也打算回家告訴大嬸婆,原來我生活在工場裡已經好幾年,而且,這座工場已經營快樂三十多年了,沒倒閉,也沒滯銷過! ****************************************** 其實,要活得快樂和有意義,祇需兩個字『主動』。 作者的朋友令人感到綻放光彩,都是來自『主動』,所以不須花費。 消極的人,祇會埋怨和被動,滿腦子都是負面思想,不被陰霾罩著才怪! 主動的人,就好像陽光似的,被人感到喜樂和接受,那是發自內心的動力。 要擁有怎樣美好的人生都要靠自己打造,沒有人能夠阻止自己怎樣選擇,更不是由社會,或是家境令自己生活得不如意,祇要有良好的思想和態度,便能夠創出美好的前景。 感想回複:麻美 (轉載文章,沒有連結,作者: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