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是治病的學問,醫學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對人們的健康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但事實上,醫學上確實存在著可治和不可治,有效性和無效性的情況。 關於疾病的治療問題,有三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為甚麼有的病人治療非常及時,但病情仍在發展,沒有絲亳減輕,藥力也很難奏效? 第二個問題:為甚麼有的病人遇到了高明的醫氐并且享有良好的休養條件,最后仍會死亡呢? 第三個問題,為甚麼有的病不用治療就可以痊愈,或者是用藥不當,病情拖延,未及治療,條件差,醫生的水平也不高,所配的藥也不齊全,但最后仍舊可以痊愈? 原來在我們眾多的疾病中,其中有些病是屬於暫時的,不去醫治也會自動痊愈。如果治療就會迅速痊癒。就好像跌一跤,有人扶一扶你,就能迅速爬起來一樣,不必治療。 有1/4的疾病是屬於神志方面的疾病,如果不從心理上對病人進行治療,如果不從心理上對病人進行治療,就算是吃藥也是沒有效果。這種病人的心理問題, 就好像看守監獄的獄卒,醫生只有買通了這個“獄卒”,才可以進去將“犯人”釋放出來,使病人痊癒。 還有2/4的疾病,是自然生長的疾病,必須進行治療,否則就會死亡,進行治療就有活下去的可能。這類病人,只有用藥物才可以使病人痊癒。醫治的過程,也分初期、中期和后期。中醫有所謂病從淺中醫,當熱病初起時,及時治療,你就可以退熱,中期,疾病擴散,病人喉嚨發炎,發高燒就必須繼續用藥,才可以退熱,消腫。就好像洪水缺堤,你一邊修堤,另一邊被沖垮,只有在水勢較弱時,持續修埧才可成功。當病情發展到了后期,病程非常險峻,出現心肌炎,腎炎等情況時,就要增大藥物的劑量,對症治療才能痊癒,就好似有些貨物必須武裝壓送才能平安到達目的地一樣。 另外還有少數的疾病是命中注定的,無法進行治療的,必然導致死亡。 所以,醫生也不是萬能的。病人所患病的性質,種類的不同,必然造成醫生診治療效的不同。不可以片面地評價。 總之,人經常要保持開朗的心情,身體出現唔舒服,就要找出原因,不要死忍。最好是咨詢下中醫師,了解問題的所在,中醫有所謂內因、外因、不內外因、中醫會根據你出現的問題,作出調整。中醫還會提醒你,要注意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情緒等問題。中醫在認識疾病和調整平衡方面碓實有其獨到和優勝之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