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宏偉古老的建築物把歷史呈現在眼前。金魚在每次旅行中,常幻想自己處身在哪個世紀哪個年代,讓自己進入一個時光旅行之中。 荷蘭讓你聯想起什麼?大麻?妓女?這次荷蘭之行最讓金魚深刻和心酸的,竟是一個猶太女孩,Anne Frank(安妮.法蘭克)。安妮.法蘭克之家並不只是一間博物館,博物館的佈置讓金魚感覺安妮一直向人們訴說一個猶太女孩在二戰中的藏身經過。 “One day this terrible war will be over. The time will come when we’ll be people again and nots just Jews!” “The English radio says they’re being gassed. I feel terrible.” “I know what I want, I have a goal, I have opinions, a religion and love.” 甫進入博物館,純白色牆上的字句已讓我心內震撼。和一般的博物館不同,不只是隔著玻璃箱觀看著有距離感的歷史文物遺產,安妮之家的外形極之普通,亦有既定的行走路線,讓你了解安妮剛開始藏身時和後期的情況,當你走進安妮曾居住過的地方、她用過的廁所、床鋪,這真實的畫面會讓你墮入她的世界。她的房間,窗簾拉得緊緊的,沒有半點透光,牆上貼著爸爸送的Poster,你會知道安妮,這個小女孩,其實真的只個小女孩而已。當你越走越深入,博物館的氣氛會越來越沉重。謹記唷博物館內是不准拍照的,所以以下部分照片是在安妮的官網Cap的。 這就是安妮,金魚覺得她真的很漂亮啊。在安妮13歲那天,安妮父母送了一本日記簿給她。在被迫藏匿時,安妮帶上了日記簿,並記下了經歷和感受。安妮夢想成為作家,在安妮死後他的父親Otto Frank才發現了這本日記,為完成女兒心願替她把日記出版,名叫Anne Frank—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這個美麗的猶太女孩,1942年開始藏身於這個家時才13歲,1945年3月在猶太集中營死亡。 博物館帶你上了一道長長的樓梯後,你會看到一個書櫃,書櫃後,就是安妮一家匿藏了三年的地方。你怎麼可以想像,三年以來當白天一到,他們不能打開窗簾不能隨處走動,更不可以上廁所和用水龍頭,因為排水管都會經過倉庫,而倉庫裏的工人並不知道有人躲藏在這幢房子裏。三年來,從未接觸過自由的空氣。 1933年,希特拉已在德國掌權,反猶政策令Frank一家逃到荷蘭,在Amsterdam住了下來,父親Otto經營自己的生意。二戰期間(1939-1945),反猶政策越趨劇烈,由隔離演成屠殺猶太人。雖然安妮的父親是德國人,但由於母親是猶太人,所以即使父親是德國人,全家人也不能倖免於這場猶太屠殺中。1940年,德軍佔領荷蘭,令Frank一家在1942年開始躲藏。那幢安妮藏匿的房子其實是Otto的公司,他們藏匿在書櫃後面的空間。安妮一家在藏匿期間,得到父親幾位好友的幫助,運送物資,使他們得以生存。在二戰結束前的幾個月,不知道是誰向蓋世太保告密,安妮一家被德軍捉去集中營,最後只有父親存活下來。Otto把藏匿的地方作為博物館開放,並完成女兒Anne的夢想,把Diary成書,讓女兒成為著名作家。 博物館最後會帶你走到bookshop。還沉醉在安妮世界的金魚買了兩張安妮的Postcard作收藏,還有安妮的日記。 看完安妮之家後,心情一直沉重,事隔已半年,仍時刻remind著我,為什麼猶太人就該死呢?金魚問過不同的人、想過不同的原因,一些因為宗教因素、一些因為政治歷史因素,姑勿論是什麼,金魚只是一直想著,安妮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她本該擁有美好的初中生活,讀書、拍拖、成長⋯⋯而不是進入集中營。歷史告訴我們什麼?旅行的意義是什麼?眾生生而平等。這是此次荷蘭之行最震撼金魚的看法。 (為什麼金魚一直強調是「看」完「安妮之家」,而非「博物館」呢?因為,這真的不只是一個博物館而已。) 如果你有機會去荷蘭一趟,金魚強烈建議你一定要來一下。Anne Frank House的成人的入場費 9歐,17歲以下好像有半價。乘搭Tram 13、14、17至Westermarket站,沿大路行至Prinsengracht右轉(未過運河),1個路口後就到嚕。 看到西教堂後,便很快到達Anne Frank House。排隊買票進場的隊伍超長,金魚排了差不多45分鐘,所以提醒如果要去的話可以在官網上訂票,節省排隊時間。 看完安妮之家後,在門外與安妮合照。金魚向安妮致敬:這位勇敢而美麗的猶太小女孩! Anne Frank House: www.annefrank.org/secretann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