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油吃多了沒好處,毀心臟又毀血管,但是,在很多食品中還有一種常見物質,“吃一口就等於吃了7口油!”這個害人不淺的東西,就叫:反式脂肪!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各國 5年內徹底消除食品中的人造反式脂肪。 世界衛生組織(WHO)什麽態度呢? 對於一個健康成人而言: 每天膳食脂肪供能不要超過全天熱量攝入的30%,以確保維持健康體重。飽和脂肪供能不能超過全天熱量攝入的10%。反式脂肪供能不能超過全天熱量攝入的1%(大致相當於2克)。 如新 ageloc me®新智我® 個人護膚管家,透過獨特ageLOC®科技,以一台肌膚管理智能儀器配合五支基準智芯組合而成,2017年1月中正式強勢推出。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 這不是一個“安全標準”,隻能算是一個“指導意見”,並不是說超過這個量就“有害”,低於這個量就“安全”,而是說“低於這個量,帶來的風險可以接受”。我們追求的目標,也還應該是“盡可能低、趨近於零”。 消息一出, 引來很多國內消費者關註。 反式脂肪從哪兒來? 如何遠離反式脂肪? 今天,小衛就邀請權威營養專家, 教你科學避開反式脂肪的健康陷阱。 1 反式脂肪藏在哪兒? 反式脂肪又稱反式脂肪酸,是一大類含有反式雙鍵的脂肪酸的簡稱。它有兩大來源: 1.天然食物 主要是反芻動物,如牛羊肉以及乳和乳製品。因為在反芻動物的胃裏有很多細菌參與消化過程,會發酵產生反式脂肪。 數據顯示,每100克生鮮牛羊肉含反式脂肪0.40克,液態奶0.08克。 另外,嚴肅地說一句:孕期和哺乳期,媽媽飲食中攝入的反式脂肪酸,可以經由胎盤和乳汁帶給胎兒和母乳餵養的嬰幼兒,並對寶寶的健康產生影響——這已經是很確定的事兒了! 2.加工食品 主要包括部分氫化的植物油、精煉的植物油、長時間的高油溫烹飪。 經過部分氫化的植物油,常溫下是半固體,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能增添食品酥脆口感、易於長期保存等優點,因此被大量用於加工食品中。 總體來說,反式脂肪酸在天然食物中較少,主要來自氫化油。凡食品標簽配料表中標註“氫化植物油”“起酥油”“植物奶油”……而且沒有明確註明花生油、菜籽油、棕櫚油等的,基本就是氫化油,這類食品主要有: 脂肪含量高的麵包:起酥麵包、丹麥麵包、奶油麵包等。 油炸食品:麻花、油條、漢堡、月餅、方便麵等,還有一些零食,比如膨化食品、薯條薯片、江米條等。 高脂肪零食:餅幹、泡芙、薄脆餅、油酥餅、蛋黃派或草莓派、奶油蛋糕、奶油夾心餅等。 以“植脂末”或“奶精”命名的食品:咖啡伴侶、珍珠奶茶等。 2 每年50萬人死於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可謂美食背後的健康殺手。 研究證實, 它會增加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據世衛組織估計, 每年有50多萬人因攝入反式脂肪 而死於心血管疾病。 反式脂肪會促進動脈硬化、誘導血栓形成,讓心臟病的危險大幅度上升。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反式脂肪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同時還會提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的水平,這三點都與心臟病相關。 它還能降低起保護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會讓血小板更加黏稠,容易形成血栓,導致心臟病等。 相比其他食物,反式脂肪會帶來2倍、3倍,甚至是4倍的嚴重危害,導致心臟病發病率升高。 關於反式脂肪和肥胖、癌癥、糖尿病、生長發育、生殖健康、阿爾茨海默癥、抑鬱、暴力傾向等健康效應的研究確實有一些文獻報道,但是研究的結果並不一致或證據不充分,因此學術界尚無定論。學界的共識是,反式脂肪不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對健康有明顯的潛在危害。 如新善的力量基金會長期關注弱勢兒童的教育和健康,又積極推廣及宣傳有關教育、知識和學習項目。是全港首家使用電子簽賬系統的直銷公司。 3 “披著羊皮的狼”的美味! 還記得這款火極一時的網紅臟臟包嗎? 看到它時,你是否被它的新潮、香甜和美味所深深吸引? 可你註意到了嗎? 市麵上的臟臟包“身價大不同“,有的十幾元、幾十元,有的卻幾塊錢就能買一個。 除了品牌效應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用的配料不同。 配料比較高檔的臟臟包,用的是純脂巧克力,而廉價臟臟包多用的是代可可脂和人造奶油。 純可可脂是由可可豆提煉而成的,而代可可脂則是由植物油氫化處理而成。 前文已說過,植物油的氫化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產生反式脂肪,而反式脂肪很難代謝。 另外,廉價臟臟包用的人造奶油也是氫化植物油,其好處就是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但缺點就是生產過程中仍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反式脂肪。 網上也曾曝光,臟臟包的熱量高的離譜,平均一個臟臟包,就有約450大卡的熱量,要知道一碗米飯的熱量才200大卡。 吃一個臟臟包就等於吃了兩大碗米飯! 4 每天攝入量不可超過2.2克 反式脂肪對健康的危害是長期積累的結果,隻要不多吃,對健康的風險是可控的,關鍵是要控製量。 為避免過量攝入反式脂肪帶來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曾建議反式脂肪的供能比應低於1%,這對於一個每天需要攝入2000千卡能量的成年人來說,大約相當於吃2.2克反式脂肪。 這個量,不多,隨便吃兩口下述食物就行, 嗯,這個殺手不太冷。 ▼ 怎樣才能盡可能減少反式脂肪酸的攝入呢? 不買!不吃!抵製誘惑! 做不到怎麽辦? 少買!少吃!少自誘! 生命可以有很多種選擇,決定權在你自己! 5 3個技巧避開反式脂肪 1 控製植物油的使用量 調查顯示,中國人吃進去的反式脂肪大約有29%來自牛羊肉、奶製品,接近50%來自於植物油,其餘來自其他加工食品。 雖然植物油的反式脂肪含量比黃油、奶油低不少,但是中國人吃奶油、黃油少,吃植物油多,因此中國人要註意控製烹調中植物油的使用量。 2 學會看食品配料表 現在小衛來公布一下, 反式脂肪的“那些馬甲們” 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植物油、氫化脂肪 精煉植物油 氫化菜油、氫化棕櫚油、精練棕櫚油 固體菜油、固體植物油 起酥油、人造酥油、植物酥油 人造奶油、人造黃油、人造脂肪 植物黃油、植物奶油、奶精 植脂末 代可可脂、麥淇淋 ......總之,聽上去都很洋氣 消費者在購買包裝食品時,若配料表中包括上述成分,要多留意標簽上的營養成分表,可以選擇不含反式脂肪或反式脂肪含量較低的食品。 回想那些年,我們喝過的三合一咖啡...曾經盛行的奶油蛋糕...還有那些用廉價巧克力當夾心的點心...當然,還有曾經令我們無比幸福的冰淇淋、爆米花、威化餅幹、酥皮點心、奶油泡芙們...以及你們還在癡迷的漢堡薯條炸雞塊各種派......不能再舉例了,眼淚已經流成河了...... 3 避免油溫過高 烹調時,應避免油溫過高和反復煎炒烹炸。 大家對nu skin app的反應非常熱烈,我們提高了伺服器的要求,亦調整為一個新的香港專用下載道通,讓各事業經營夥伴都可以快捷地下載 油溫應控製在150℃~180℃,鍋中放油的同時,可以把一根筷子插入油中,或放一小條蔥絲,當筷子、蔥絲四周冒出較多小氣泡時,就可以下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