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A13 | 每日雜誌 2009-02-02 遠赴巴西農場實習 大學生有機農夫初體驗 隨着人類對環境生態及健康愈來愈關注,近年有機耕種的發展亦突飛猛進,但香港的步伐仍然緩慢。本港四名就讀生物及環境管理等相關課程的大學生,早前特地遠赴巴西展開有機農場探索之旅,她們不但親嘗播種、翻泥、杜蟲、施肥等滋味,各人更肩負起有關環保及種植的研究任務,兩個月的有機體驗更喚起她們將來從事環保工作的興趣。教育組記者陳念慈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及美國安利(香港)日用品有限公司,於去年合辦「巴西有機農場暑期實習生計畫」,吸引逾八十名大專生爭相報名,經過一輪面試,千挑萬選揀出四名分別來自中文大學、科技大學、浸會大學及城市大學的學生參加該計畫。她們一行四人均獲免費機票及食宿,在去年六月至八月期間,到訪紐崔萊巴西有機農場,每天早上九時便到總面積達一千六百六十公頃的農場參與耕種等工作,下午則在研究人員帶領下進行研究。 實習生之一––– 浸大生物系三年級的黃慧玲形容,該有機農場極具規模,「那裏設有不同部門,蔬菜園、苗圃、接枝場、餐廳、學校等應有盡有,全部都離不開有機耕種和有機食物。」該農場於十年前是進行傳統農場的耕地,土地猶如沙漠般乾旱,經過一輪大翻新才成為肥沃的泥土,符合有機耕種的條件。她指,該農場飼養了約四百二十頭牛和羊等動物,所用的飼料亦是經有機生產;種植的蔬果則包括熱情果、菠蘿、香蕉等,並會在市面出售。 新手學接枝愈幫愈忙 她們每天都被派往不同部門「試工」,就讀城大環境科學及管理系二年級的董嘉寶憶述,該農場種植了不同品種的針葉櫻桃,並設有工廠;由於農場的品質保證非常嚴格,她要在工廠負責挑出破爛的針葉櫻桃。她說:「我只是挑了短短四十五分鐘,已經眼花繚亂,但那些工人卻可以眼明手快地挑出來。」而科大生物系三年級生容卓敏,則最難忘為植物進行「接枝手術」,「植物要有健康的根和莖才會生長得好,所以要?開接駁,但我經常?爛。」 除了體會勞碌的農民生活外,農場內的種種亦是上佳的研究對象。紐崔萊巴西有機農場亦是現時全球最大的有機針葉櫻桃種植場之一,農場內種植了超過五十類不同品種的針葉櫻桃。容卓敏於是就地取材,研究各類針葉櫻桃的維他命C含量,建議應該多種哪些品種。她憶述,那時候每天下午都要到果園採摘針葉櫻桃,但適逢六、七月屬於當地較為乾旱的季節,針葉櫻桃產量相對較少,「結果我在農場周圍行了很久,才摘到足夠的針葉櫻桃去搾汁做研究。」 技術傳農民改善生活 主修環境科學的董嘉寶則嘗試探討巴西有機農場能否達致零碳排放。她表示,有機農場的其中一項任務,是吸收對環境有害的二氧化碳,「汽車和飛機等排放出來的廢氣尤其嚴重,究竟農場種多少樹木才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呢?」根據她的研究結果所得,即使該農場每年砍木兩次,只要不是把所有樹林砍伐,仍可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 該農場不但設有完整的一條龍有機耕種系統,更特別開辦了一所學校,向當地學童灌輸有機耕種的知識。黃慧玲指,農場附近的村莊有十多間小屋,村民均以傳統耕作為主,他們對有機耕種缺乏認識,亦沒有足夠能力轉為有機耕種。她讚賞,該有機農場成立的學校,除提供正規課堂外,更讓學生在後花園實踐有機耕種。「有知識才可作出改變,有機食物不止健康,賣出去更比平常的食物多賺三成,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她說。 經過今次的巴西有機之旅,容卓敏慨歎,香港乃商業為主的地方,即使她就讀生物科亦甚少機會接觸相關範疇,故她認為這次旅程意義深遠,「當地人對有機生活的追求打動了我的心,香港人是時候反省不環保的生活,我希望能把經驗帶回香港,繼續堅持下去。」她更透露,打算畢業後從事與水質研究的工作,希望藉此改善環境。董嘉寶亦有意在畢業後專注環保工作,設法改善現時全球過分砍木,令土壤貧瘠的問題。 教媽媽買有機食物 另一名團員––– 就讀中大地理及資源管理系二年級的李曉嵐坦言,在很多人眼中,有機食物都是用錢打造出來,但此行令她深感即使付出多一點也是值得的。她着大眾反思:「要想一想究竟現在付出多一些金錢,還是寧願將來付出代價?」黃慧玲回港後,更先從家人入手,呼籲他們支持購買有機食物,「跟媽媽買菜也會叫她買有機食物,雖然買有機蘋果是貴一點,但背後不止買一個蘋果這麼簡單,還是買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