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任何計劃和行程安排下,在下和友人在下午二時許來到了鹽田墟站,目的是為要酊鹽田墟海鮮街的餐廳午膳,也許到達時間有點晚,但作為遊客區的海鮮街,相信都會配合無定向遊客,點都會係度搵到食既。寒風下的平日,街上顯得特別平靜,在海鮮街上找了家人氣最旺盛的餐廳,其實都只有三幾檯客,專人介紹和點菜都是國內大酒家的特色,坐下來看著重量十呎的巨型餐牌,讓食客出現選擇困難症(哈!),最後還是請服務員幫忙點菜,二人前點了四款食物,份量有點超出預期,浪費了食物是我最不想的,無奈旅遊業就是其中一個最不合乎環保原則的行業。 下一站鹽田路站,從地鐵出口走200米,便會來到海鮮街海濱棧道,是我們早上遊走過棧道的另外一端 疫情過後世界各地的報復式旅遊真係唔講得笑,商戶為了宣傳/增加知名度/曝光率,都會搞盡腦汁,設置自拍打卡點不失為Social Media年代最低成本又高效益的宣傳手法第二天酒店早餐 - 酒店 - 大梅沙京基洲際酒店私人沙灘 (酒店免費專車) - 鹽田區海濱棧道 - 小梅沙站 - 鹽田墟站 - 鹽田墟海鮮街 / 東煌海鮮酒樓‧涼拌青瓜、海膽炒飯、煲仔養生菜、蒜蓉生蠔 (RMB265) - 鹽田墟站 - 大梅沙站 - 大梅沙海濱公園 - 酒店 - 大梅沙站 - 鹽田路站 - 大牛火鍋四季城店 晚餐 (RMB232) - 鹽田路站 - 大梅沙站 - 酒店大梅沙京基海灣酒店 午餐選了家當時最多食客的海鮮餐廳,前菜點了涼拌青瓜,碟頭大過小菜,最後由於份量太多,加上天氣寒冷,浪費了半碟食物 月前重溫過大台十多年前的資訊節目,得知鹽田曾盛產海膽,或許很多地方現在都發展成為旅遊渡假區,然而海膽炒飯仍是這裡的名物,二人前的小份炒飯,份量還是有點過多 出走時仍然要注意食物安全,想食生蠔還是來一個燒蠔,至少是熟食,風險都相對低一點 二人前午餐才不過二百多人仔,食物味道和服務都不錯,難怪港人對北上消費需求大增,說實在,在下覺得這些舉動更是香港人尋找快樂和減壓的方法 飯後走到鹽田海鮮街對出的海濱棧道,鹽田金色海岸碼頭提供南澳月亮灣、鹽田港、明思克航母、大梅沙海濱公園的海上觀光遊艇服務,到訪當日未有看見遊艇,或許在Weekend會很繁忙 看見密集式的貨櫃,原來是大名鼎鼎的鹽田港,為和黃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合資的企業,相信已是香港主要的競爭對手 寒風下遊走海濱棧道的戰鬥裝備記憶中第一次親眼看到鹽田貨櫃碼頭,是在疫情期間在鹿頸行山,當年亦是在下身形最Fit之時,可惜在疫情解放後,隨著工作模式和生活習慣的轉變,減少了體力勞動和運動,體重都反彈比以前過之而無不及,就以寫Blog寫遊記為例,有時都會用左做功課模式來分析和撰寫,感覺多了點墨水,原來都幾有趣。 好不容易回到了大梅沙,食飽有氣有力再跟寒風搏鬥,感覺像是一種精神鍛鍊,在空中步道上遊走感覺有點消磨意志,走畢全程只是一個無奈決定,高一點角度下的大梅沙,其實跟水平下沒有大分別,一路上精神真是為之一振~~~ 一直以來,在下對不明白為何大梅沙沙灘上會放置這些巨型雕塑,是個很奇怪的構圖,藝術這事宜,在下真的不懂 位於酒店附近,就是大梅沙8號倉庫奧特萊斯Outlets,相比起「港人鄉下」日本的各個Outlet真係比下去,或許當作是個打卡拍攝景點亦不錯 "我在大梅沙好想你" - 喜歡它的英文(拼音)哈~ 返到酒店食雪糕又係咩玩法?這陣子又再為自己調節心情,從旅遊證書畢業後,整整二十多年都投入在旅遊工作之上,能夠在自己喜歡的範疇工作,是一種幸運,多得疫情把我帶離Comfort Zone,可以見識到以往從未接觸和的事物和更多的大場面。最初決定以Part time形式工作和讀書進修,原本是希望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和為轉行鋪路,說實在也許是放縱自己的一個籍口,朋友把在下的狀況稱為「中年危機」,畢竟全球都經歷了一場長達兩年多三年的Covid-19,心態都會有所改變,身體真的很誠實,在一次新學期時在放堂上介紹自己,Lecture問及讀完後有咩期望,我竟然回答"Maybe a better job and I just want to be happy"。 由於天氣實在太過寒冷,晚上想來一場打邊爐,在高德地圖上找到了評分不錯的大牛火鍋,加上距離只是幾站之隔,便穿上保暖裝備,離開我們的Comfort Zone (酒店),準備出發! 在國內吃牛肉火鍋,花費真的比在香港便宜得多,肉質的新鮮度更是個加分位 準備,開動! 由於這晚是大梅沙小休之旅的最後一夜,回酒店前再次走過8號倉庫,決定要好好探索一下,途中終於給我們發現了其中一個網紅打卡點圖書館,感覺其實都不外如是,究竟係在下睇得靚野太多,還是審美眼光有待改進?(應該是前者)伸延閱讀2024 深圳大梅沙小休之旅 (Part 3)2024 深圳大梅沙小休之旅 (Part 2a)2024 深圳大梅沙小休之旅 (Part 1)2024 深圳大梅沙小休之旅 - Travel Buddy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