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介紹了期間限定的「天子‧公民 - 末代皇帝溥儀」專題展覽,今期介紹番一下個展覽場地 - 海防博物館。 佔地34,200平方米的香港海防博物館,前身是鯉魚門炮台,座落於港島東筲箕灣的小山丘上,是百多年前的香港最大規模的防禦工事,1941年香港保衛戰的重要戰場之一。 點擊圖片放大 香港海防博物館跟一般的博物館不同,展館分為堡壘(室內)和古蹟徑(戶外)兩部分,於1885年由英國皇家工程兵設計和建造,1887年建成。堡壘設有18家地下室、彈藥庫、炮彈裝配室和煤倉等,配備了兩支隱藏式大砲,四周建有壕溝,修復後加蓋了特製帳篷,向遊人展示香港600多年的海防歷史。古蹟徑依山而建,範圍甚廣,途中可見多座炮台和溝堡,分佈在岬角不同位置,透過這些的文物和古蹟,讓參觀者認識香港歷史。 「香港海防六百年」為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帶領遊客追溯到明清年代,認識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和鴉片戰爭,從英治和日佔時期,直到解放軍駐港,像是上了幾堂小學時代的社會課。 點擊圖片放大 +2 相比起各種電子屏幕,對參觀者而言,在下覺得設於室外的古蹟徑來得更加互動,為了保原貌和獨有特色,大部分的古蹟只進行了適度修復,參觀路線設有大量的梯級,路面也會在凹凸不平的情況,要行畢全個區域,也需要一定體力和時間。 從博物館正門進入,位於斜路上的左邊設有一個軍車及大砲展覽場,供遊人近距離看到,在香港曾經使用過的軍備設施,包括在二次世界時,由英國制造的彗星一號坦克車、撤拉森二型裝甲運兵車和雪貂二型巡邏車等。 堡壘(展覽廳)外是一個面向鯉魚門的觀景台,對岸是鯉魚門燈塔和魔鬼山砲台,右手面可看見港島東的大型屋苑杏花村,這裡就是古蹟徑起點。區內設有3個溝堡,分別建於堡壘我南面、北面和西北面,是一種獨立的隱蔽式防禦建築物,圍繞壕溝內牆伸展,溝堡的牆上開有槍洞,讓駐守軍人把機槍和步槍伸出洞口,向敵人攻擊,此外每個溝堡也設有地下通道通往堡壘。 點擊圖片放大 +9 走畢南北溝堡,數之不盡的梯級,然後會看見下山的路線,從軍營殘蹟走到西溝堡,沿途可看見鯉魚門和筲須灣避風塘的景色,最後來到西砲台,展出了重達12噸的九英吋砲管和用作定位的三腳支架(複製品),能夠發射重256磅的炮彈,射程可達5400米。位於西砲台下方,是儲水庫和儲油室,分別可儲存六萬加侖的雨水和供發射魚雷所用的潤滑油。 點擊圖片放大 +3 離開之前,在出口處(也是入口)有個火藥庫,是一座環形的紅磚建築,內裡展示了多座小火炮和兩座紀念碑,以紀念皇家炮兵南部分隊第十和第十四連,以及在1887-1890年間在香港去世的同胞。 參觀路線 1) 六英吋隱沒式大砲(一號) 2) 六英吋隱沒式大砲(二號) 3) 南溝堡 4) 北溝堡 5) 中央砲台;射程測距器 6) 中央砲台(一號)及彈藥庫 7) 中央砲台(二號)砲位及彈藥庫 8) 軍營殘蹟 9) 西溝堡 10) 西炮台及彈藥庫 11) 儲水庫及儲油室 12) 哨站 13) 魚雷發射站 14) 鯉魚門渡海砲台 15) 火藥庫 在下先後兩次到訪,分別為腳傷前和腳傷後大半年,已參觀過博物館的90%範圍,古蹟徑對Koala來說未算難行,小心一點便可,但是時間總是不夠,期待第三次的到訪。 伸延閱讀 香港海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