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很多人會感到害怕和焦慮,尤其是當看到新聞裡經濟動盪、股市震盪時,我也曾經被這些消息弄得心神不寧。但隨著我一步步學習理財,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理財方程式,我發現財務規劃其實是幫助我降低恐懼、提升安全感的最好武器。我理財的第一步,是認識「被動收入」的力量。以前,我以為只有靠工作賺錢,生活才有保障,但實際上,靠工作賺的錢有限,且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影響,比如疫情、裁員或公司倒閉。被動收入就像是我生活的第二條安全線,能夠讓錢自己生錢,無需時時刻刻盯著工作。這條安全線讓我感覺踏實很多,哪怕遇到經濟不景氣,至少還有被動收入在支撐。當然,理財不是沒有風險的。記得那年遇到牛市,整個市場熱絡起來,我也勇敢地開始嘗試投資美國個股期貨。剛開始時,我被期貨的高槓桿嚇到,怕輸得一無所有。但我慢慢學會控制風險,不把所有資金放進期貨,而是做適度配置,避免因行情波動而產生過大損失。這段經歷讓我學會理財不只是賺錢,更是管理風險與情緒。此外,理解股票市場的專有名詞也很重要。比如「除淨日」這個詞,剛開始聽到覺得很複雜,但其實它只是指股票除息或除權的日期,股價會因此調整。那時我不小心在除淨日賣出股票,誤以為股價崩跌,結果錯失反彈的機會。這件事教會我理財要有耐心,不要被短期波動嚇跑。理財也讓我開始有能力規劃人生大事,例如買樓首期的準備。這筆錢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大挑戰,但我學會拆解目標,設定每月儲蓄額度,並且搭配投資帶來的被動收入,讓買房夢不再遙不可及。每次看到存款慢慢增長,心裡就踏實許多,也不再害怕未來該怎麼辦。總結我的理財方程式:一是持續建立被動收入,讓錢自己幫我工作;二是懂得風險管理,適度投資,包括嘗試美國個股期貨,但不過度冒險;三是保持耐心,了解市場運作,像是除淨日的影響;四是為生活重要目標如買樓首期設定清晰計畫。這些元素相加,讓我面對未來時不再恐懼,而是充滿信心和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