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美食誘惑的時代,人們以向橫發展回應了這個誘惑。擁有苗條身材成了被眾人追捧的新王道。鋪天蓋地的瘦身信息,加上旁人有意無意對胖子的負面評價,都讓我們更加在意重量磅上的數字。雖然,只要體重處在正常範圍內其實對健康影響不大,多年來的廣告都是叫你不要太胖,影婚身體健康防三高;不必太過介意身上某處的小贅肉,但是瘦身開始與美麗掛勾,人人都想變美而減肥;如果超重了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入手呢?減肥的手段有很多,經過研究認可的也不少。減肥方法裡,比較強力的有以塞尼可(Orlistat)為代表的藥物治療,還有縮胃等的減肥手術。但是這兩個方法一要跑醫院,二要花上不小的一筆錢,到頭來還要忍受各種副作用。雖說體重很可能是如願下來了,但生活的樂趣也沒有了。但先不說要怎麼提高運動量,控制好飲食,已經搞到頭都大埋。早餐是一定要吃的,但限制卡路里的攝入有很多方式,比如說少吃高糖高脂肪含量的食物,控制每餐食物的份量,使用加工好的、熱量值固定的代餐,或是只靠蛋白質奶昔)度日等等。在減肥圈中一種非常有影響力說法是,如果想要減肥成功,就必須得限制讓人發胖的糖分。那麼,如果如果少攝入的那部分熱量並非來自糖的話,是否會使減肥效果打折扣呢?在最新一期的《細胞-代謝》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凱文·霍爾(Kevin Hall)博士做了詳細地研究。低脂肪飲食和低糖飲食,誰對減脂的效果更突出?減脂:限制糖份還是脂肪?研究者招募了19位肥胖症患者在代謝病房中進行為期2週的實驗。在那裡,他們吃的每一口食物都經過精心設計,且受到嚴格監控——攝入的熱量比基礎膳食熱量低了30%。這少吃的30%熱量,在第一階段都只來自糖,而第二階段則都只來自於脂肪。結果發現:限製糖分的攝入能顯著促進體內脂肪的氧化(約403千卡/天),限制脂肪攝入則做不到這點。但是,通過限制脂肪攝入所引起的脂肪損失(89 ± 6 克/天)卻明顯高於限製糖所帶來的效果(53 ± 6 克/天)——同是減少30%的熱量攝入,從脂肪裡減和從糖分裡減少,對身體起到的作用竟是截然不同的。跟代糖比起來,限制脂肪的攝入在減脂方面的效果可能優越一點點。然而,儘管這樣的結果得到了數學模型的支持,但同樣的模型也預測,隨著時間的延續,這樣的差異將趨於減少。加上這項研究的被試並不多,所以即便發現了這個現象,霍爾最終也沒能僅憑這個實驗的結果,給想要減肥的人群一個更加精準的新方向。反彈:減走的重不是潑出去的水實驗室內,科研人員在研究減肥方法的路上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實驗室外,想減肥的人也遇到了重重困難。不管是使用藥物,還是通過節食加運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都能達到減重的效果,但是從長期來看(約一年後),減下去的體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反彈。辛苦減下來的小肚子,好像總能在之後的歲月中再靜靜地回到你的身邊。為什麼維持減肥後的重量比減肥還難?這是因為我們的體重減下來之後,我們身體的基礎代謝也變慢了。基礎代謝是我們為了保持各器官功能(如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大約占我們每天能量支出的70%。我們變胖的時候,身體好像家大業大的皇宮,就算沒什麼事情,每天也是“海樣的銀子花出去”。而瘦下來之後,則變成了單身漢的生活,每天的開銷就那麼幾樣,自然不用那麼多花銷。所以一旦體重下降,我們需要的食物量大約就是減肥時候吃的分量,甚至是更少。在美食多到數不勝數的大天朝,為了能夠維持體重而堅持一輩子吃“代餐”的人,大約是不多的——而一不小心吃多了,能量攝入就超了。況且,人的魅力和麻煩之處都在於他的多樣性。你媽剛懷你的時候是否挨了餓,甚至你腸道內的微生物是否聽話,都能改變你基因的表達。而我們之間的體重差異,有25-75%都是基因造成的。所以,即使是很多人都能成功的減肥方法,到你這就不行,也未必就是你自己減肥不夠努力。食譜: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儘管霍爾沒能給大家設計出一個萬全的減肥食譜,但卻給出了一個非常精闢的建議:“最好的減肥食譜,就是你能夠堅持的食譜。”的確,控制飲食也好,運動也好,如果你不能堅持,就都沒有意義。就算我們把目標定在每餐多吃一點蔬菜,或是晚飯後出去散散步,能長期保持也是極好的。當然,改變生活習慣很難,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請親朋好友幫忙監督,甚至是邀請他們一起參與。有了來自於同伴的壓力(peer pressure),我們通常也會更加有動力。實踐:擺正心態,善用幫助目標的製定非常重要,有合適的心理預期也很重要。雖然在理想的狀態下,肥胖人士(BMI>30)減肥時應該在半年內,每週減輕0.5千克左右。但是現實是,對於已經超重的人來說,減肥不一定要減到“正常體重(BMI<25)”才算是成功。只要能夠阻止自己一直胖下去,或是減掉相當自己體重5-10%的重量並且能夠維持1年或者更加久,都是能切實改善身體狀況的了不起的成就。如果覺得減肥的困難和壓力太大,還可以考慮請營養師一對一面談指導。目前美國比較流行的面談方式是動機性訪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即先全面了解每一個客戶的飲食習慣,再在尊重客戶的飲食習慣的基礎上,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建議。最後,由客戶自己從這些建議中選擇自己覺得能夠做到的,並在營養師的幫助下完成膳食模式的轉變。最後要強調的是,對於體重處於正常範圍(BMI在18到25之間),只是對自己身材的不太滿意的人來說,如何吃得健康,培養定期運動的習慣和調試自己的心理狀態,就遠比體重磅上的數字來得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