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生態旅遊在馬來西亞逐漸被遊客青睞,而霹靂以北的馬登紅樹林,更是聞名世界,國外遊客更是慕名而來其天然紅樹林和觀賞季候鳥。 我們這次到訪並不是季候鳥的季節,據說要8或9月才是季節,因此與季候鳥緣惜一面。但此次的瓜拉牛拉(Kuala Gula)小旅行出了觀賞季後鳥以外,還可以觀光傳統炭窯,紅樹林和軟殻蟹製作過程。 炭的價錢日益昂貴,主要原因是制炭過程費時費力,因此這次參觀炭窯的主要目的就是一窺制炭過程。 一顆紅樹至少需30年才可供砍伐製成木炭原料,每支大約1.6公尺長。當收集大約40噸紅木,即擺滿一座炭窯的面積,就開始進行人工煙熏木炭。炭窯是以黃泥、沙和紅磚而建,其構造猶如蒙古包裝,整個建築不需拱頂,只依靠日以月計的建築經驗依據圓頂弧形角度建起。送入炭窯前必須將紅木削皮,再將紅木鱗次櫛比以直立方式擺滿炭窯。炭窯中間有兩個出煙孔和地上有四個出煙孔,煙熏炭開始時必須封閉門口只留一個燃燒口讓熊熊火焰燒着紅木,這個熏木過程需時至少日夜熏20天,期間不能讓燃燒口的火熄滅以防止氧氣進入炭窯(若氧氣進入炭窯,裡面的熏木炭就着火)。40噸紅木燻製成木炭後只剩10噸,而一座炭窯一年最多只能出炭12次,可想而知制炭之艱辛實在不容小覷。 炭的價值廣泛,在工業價值裡炭是制鋼鐵的原料之一,炭纖維可制飛機機身,天然氣和石油都可見炭的蹤影。日本人更使用炭來製藥和美容品,乃是因為炭可吸收毒素及美白功效。 而後,我們坐A級船艇去觀賞紅樹林,馬登的牛拉紅樹林屬於自然生長紅樹林。茂密林裡的紅樹林居民是猴子和候鳥等。紅樹是世界少有的胎生植物,生長在每日變化多端的環境注定紅樹繁育後代的艱難。它開花以後,尾端就不停生出綠色細長的胎苗,當胎苗成熟以後就會脫離花體,這細長又尖的胎苗構造有助於一旦脫離花體之後直接插入沼澤形成新的一棵紅樹。若胎苗掉入海水中,其堅強的生命力依然讓它保持年餘不壞,飄流於海水等待與沼澤再次相遇。 牛拉漁村還特產養殖軟殻蟹,市場對軟殻蟹供不應求,促使這個行業的誕生。螃蟹在成長的過程必須脫殼,而螃蟹需十天才會生長新殻,脫殼之後兩個小時內就必須將殻依然是軟的螃蟹冷凍,不然新殻接觸水份之後就會陸續變硬。因此養殖軟殻蟹也非常耗時耗力,必須每分每秒盯着正在新舊更新的螃蟹,免了錯過那完全脫殼的黃金兩小時。 牛拉漁村海產豐富,來小漁村觀光除了吃海鮮以外,馬拉盞和蝦米也是這裡的觀光手信。這小漁村勝產小蝦,村民使用小蝦製成馬拉盞和曬乾的蝦米包裝成特產手信,只要一下車就撲鼻而來的鮮味十足的味道誘惑你購買,每個人都大包小包的賣得不亦樂乎,想必回家就會有一道非常美味的蝦米馬拉盞料理了。 地点:馬來西亞北霹雳州吉辇县瓜拉牛拉 Kuala Gula 網址: http://kellychoo.my/2015/07/perak-matang-kuala-gula-one-day-tour/點擊圖片放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