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莫名奇妙地成為華人文化中的一條「不可放任自己」的界線。踏入三十歲,已不算是青年,甚至被認為已步入中年,告別 working holiday 的心態,該安定下來,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當然有部分人放棄工作,仍會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 你可以結婚生兒育女,放棄工作。 旁人覺得這是再正確不過的想法。 你可以繼續進修,放棄工作, 旁人覺得這是為了日後走更遠的路。 你可以追求夢想創業或搞藝術,放棄工作。 旁人覺得很有勇氣去做想做的事情。 你可以因為身體差要休養,放棄工作。 旁人覺得健康買不到,所以會體諒也沒問題。 唯獨為了旅行這種想法,放棄工作, 別人覺得太瘋狂,太任性。 可是挺匪夷所思的,這種事情發生在40歲後,別人不覺得是怎麼一回事,像是負擔沒了提早退休,但30歲就是不行。一般人覺得30歲起是個很關鍵的黃金時期,不論在工作、戀愛、健康、前程、夢想各方面皆是,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做點什麼。 30歲,工作該發展得不錯,努力打拼賺更多,積穀防饑。 30歲,戀愛該到另一段階,結婚生子建立家庭,而且要生孩子早一點比較好。 30歲,身體似乎沒以前好,臉上皺紋多了幾條,飲食作息該多多注意。 30歲,人生快要走到一半,好像沒目標,前程茫茫,該去進修增值自己。 30歲,夢想再不實行,就恐怕太遲了,或是已有財力去作不一般的嘗試。 不過,假如說30歲……遊歷各地增廣見聞,這只是說得好聽,說穿了還不是逃離現實?這種事情沒有一樣合乎現實,或是為將來帶來一點好處,很多人勉為其難的說,這是給自己生理和心理來個中場休息,所以別人覺得放縱,覺得瘋狂,不太合乎華人社會的傳統觀念︰應被名為「家庭」或/和「將來」的枷鎖束縛著往後的人生;然而,外國卻有點不同,強調的是「自由」與「解放」。沒有一方是錯的,只是哪個比較適合自己,僅此而已。 人無法在穩定中尋找可能性,而是在適應和學習中獲得更大的可能性。30歲的深度旅行,不僅是中場休息,而是一趟修行,放下建立好的基礙,已有了不錯還不足夠的知識,和曉得分析還不夠成熟的思考,藉著出走看看,吸收新知識,深度思考,給自己的心靈或思想作一個調整,從而學會應用,學會果斷,學會放開,學會其他很多事情。這基本上不是為了自己的戀愛、健康、前程這些那樣,而是對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連吃都不夠,工作忙得要死,哪來餘裕去想這種事情呢?事情不是這樣的,了解自己可以透過不同方式,而旅行只是其中一種方式而已。也許有人說這只不過是給自己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機會,所以才被說不切實際,其實這比想像中更貼近世界,正因為無知,才被蒙在鼓裡,出來看過以後說不定會獲得新知識和新思想。 筆者我行我素,三十歲才開始 working holiday,平時上班是我的兼職,旅遊才是我的正職。 【斗斗宅記】>>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 遊歷超過30個國家/地區,曾在台灣旅居一年半,遊歷日本旅居數月,加拿大打工換宿體驗兩個月北極光,遊記於 U blog、DC fever、likeJapan、now.com、旅行吧!Travel Bar 刊登,歡迎洽談不同形式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