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譚嘉燕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katetam1228/ 上個月一反常態約了蠻多不同時期認識的朋友吃飯, 與自己所選擇的人見面是開心的。 新一年的頭半個月, 一旦回復自由的時間裡, 我打回原形都是迫不及待宅在家。 同樣都是愛宅在家的她回應我: 「妳好極端。可以平衡一下嗎?」 他人眼中的自己不一定是真實的你/妳, 但也藏著部分的自己。 我只想賴在自己喜歡的空間裡。 或許是沈澱,或許是沈溺。 我本質就是喜歡獨處, 喜歡待在自己的花園裡思考與幻想。 是躲藏,是面對。 他人通常都會勸導: 「不要那麼宅,要多出去走走,待在家是不行的。」 我聽到都會一股氣。 「外向」並不是標準好嗎。 生活方式不只得一種, 如果覺得別人生活方式有問題的人, 其實有問題的是你/妳自己。 生氣通常去到這, 我會發現自己又在拼命猜想和在意別人的眼光與想法了。 「他/她是不是看低我?」 「為什麼他/她要這樣負面評論我?」 「為什麼他/她要貶低別人來自我感覺良好?」 我厭惡他人對我的誤解。 我更厭惡浪費時間猜想他人的自己。 做人就是太容易把別人的過錯問題扛在自己身上了, 倒頭來別人仍然快活,自己卻泥足深陷。 不要再苛待自己了, 「生氣」是保護色,讓自己有種錯覺, 好像怒火中的自己是有「控制權」, 並不是任人魚肉的。 真相卻是反過來被別人和嬲怒控制, 更無力。 把注意力對焦別人身上不會讓自己有所進步, 只會敲碎自己。 放開別人,勇敢回歸內心, 剩下來就會懂得讓自己變更好。 又有一段很長的時間, 由黃昏開始,直到入睡, 心裡都會蘊釀一絲破壞力強大的鬱悶, 會開始摸不著邊際地思考人生: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如果最後達不到夢想我的人生又有何價值了? 我不認同這個社會可是我又能怎樣? 再放大延伸至更科幻的天文問題: 謎樣般的宇宙到底為何物? 然後鏡頭又縮回到內心基本問題: 在未知又神秘的宇宙裡, 人類謎樣般的意識和存在到底是為了什麼? 問了,也沒答案。 但有疑問就是有疑問, 想一下又沒什麼。 人生是什麼? 不知道謎底, 可是我就在人生裡了。 那就在人生裡探索人生吧。 宅歸宅, 現在每天晚餐後我都堅持要出去散步至少半小時。 走在商店打样沈靜的小商場裡; 走在快要打样東西快賣光的超級市場裡; 走在收留著夜晚沒地方去的人的便利店裡, 很平淡的, 其實不會像幻想裡的浪漫, 不會有《深夜食堂》裡耐人尋味的氣氛。 今個星期六的下午, 為什麼好像特別擁擠? 走到哪間餐廳都沒位置坐, 只好一直捧著凍得我手超冰冷的綠茶忌廉一邊尋找座位。 這個下午的重點是「走路」。 一步步走著走著, 若有似無地想著想著, 心會變得透徹平穩了一點點。 文: 譚嘉燕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katetam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