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自己只看過日劇的版本,看過一集就著迷了,可能自己對於凌晨深夜有著一種情意結。白天在家不尋常,按照大家一向的觀念,理應上學/上班。而晚上在家就合理不過了,一人獨處在房間,在網絡中漫遊,發下呆,又或者手痕就執拾房間,東摸摸西摸摸, 翻翻舊雜誌是樂趣。很享受夜間周遭都很寧靜的氣氛,很享受凌晨的時光。 返過十點才下班的PARTTIME,這是普遍香港工作環境的下班時間吧。下班過後,不知還可在外面有什麼娛樂可做,差不多每天都買一杯珍珠奶茶,之後人走在路上,只準備回家。 突然覺得,晚上才可下班的日子,很糟。 深夜食堂,身處小巷中,在凌晨才營業,餐牌上只有單調的選擇,但客人可以另點屬於自己的食物。有些味道,只有品嚐過的人,才知內裡藏著什麼感情。月光星空底下,在五光十色的繁華背後,也有一片樸實的小地方,聚集了一群有故事的人,坐在一起,不只吃東西,也分享著自己的故事,坦露著自己的內心。每位主角都有著不美滿的過往和背景:實現了難得的夢想,卻聽見惡耗;可以重遇心底裡的舊情人,卻在對方生命盡頭的時刻;被命運分開的戀人,其中一方已嫁作人婦,有了家庭,兩方再遇見,可以再作選擇嗎?能或不能其實又有什麼分別;出於風塵,儘管不光彩,但幸福的資格,可以擁有嗎?唏噓,但主人翁們也是沉著應對,笑著地過了。悲傷故事裡的人愈樂觀,愈看得人心酸。有溫度的故事,不用大悲大鳴,就可揪住人心。 最有印象的角色,是一位同性戀大叔:戴著大耳環,穿著花俏的衣服,愛吃玉子燒。看上去會很古怪嗎?古怪得來,不也是很獨特嗎?一開始見到他,就覺得很耐人尋味了。還有一位做著脫衣女郎的女士。她的職業很特別吧,背後總有無奈的地方。她能夠安然接受,也是需要過人的勇氣,可能是因為有同路人的陪伴吧,一人不能,多了同路人,力量就加倍,悲傷也減半。這是同路人才可做到的感同身受和治療。最有印象的食物,是炸雞配HIGHBALL雞尾酒。把檸檬汁滴在炸雞上,馬上幻想到味道,再聽見酒杯內冰塊碰撞的咯咯聲,晚上看,如果為食,其實會很痛苦,哈。 故事的細節沒有記得很清楚,但停留在心的,是凌晨獨有流動的沉靜氣氛,和看後唏噓卻又實在有暖意的餘溫。現實過得平凡淡然,其實是幸福的,驚心動魄的,留在戲劇裡感受,就好。不過,戲劇裡的遺憾,也是現實中有血有肉的寫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