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平遙街頭的外國旅遊者。鞠傳江攝影 深秋,瀝瀝細雨中,漫步在平遙古城的石板街道上,煙雨朦朧中的城樓飛簷凝重深沉,層樓屋簷下的大紅燈籠則格外顯眼,置身於過去500年形成的古代建築王國和街市之中,就如同走過一條時空 隧道。 又見平遙,用今人的眼光去探究曾經的盛世王朝留下的一個又一個深宅大院和街市,如同瀏覽一部深厚的百科全書,相信每一位訪問它的旅遊者都會為之感歎! 集石雕、磚雕、木雕於一體的平遙古民居。鞠傳江攝影 在中國大江南北有眾多的曆史古城,能夠像平遙這樣保存完好的卻屈指可數。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內,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那時稱“古陶”,明朝初年 ,為防禦外族南侵,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後經明清兩代500年間20多次修整,擁有了現在的城牆模樣。城牆長度超過6公裏,高8至10米,底厚8至13米,四 周設有5座城門和城樓,四角則設有角樓,在古代由於防禦外侵的需要,上面設有72座瞭望樓和3000多個垛口。有人考證這是按照孔子3000弟子和72賢人的數字來設計,更有城內72條街巷予以佐證 ,彰顯其城市設計以儒家禮制思想和以禮為序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