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寫到賽璐珞易燃易爆的特質是其致命缺點,那賽璐珞又是如何成為日本手作眼鏡的標誌性材料?本文先從賽璐珞的發展和應用說起。 賽璐珞被應用在動畫製作中。在面世以後,賽璐珞很快佔有了極大的市場,賽璐珞製品成行成市,1908年(明治41年)三井家族出資成立了堺賽璐珞株式會社,三菱(巖崎家族)、巖井商店和鈴木商店出資成立了日本賽璐珞人造絲線株式會社,它們是日本國產賽璐珞公司成立的起點,也是堺工廠和網幹工廠的前身。有了以上這些,才有我們熟悉的日製賽璐珞。雖然在日本開始發展起來,但基於容易起火的特點,賽璐珞還是逐漸被各國禁止或限制,部分功能被醋酸纖維素和聚酯取代,加上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不景氣隨之而來,全球賽璐珞需求減少,同行業之間的銷售競爭加劇,產業漸顯疲弊。然而賽璐珞特殊的光澤和透明感,始終讓日本眼鏡職人難離難捨,那種仿如天然玳瑁的質感實在難以取代,因此賽璐珞在日本市場始終佔有一席之地。 賽璐珞有一種難以言諭的通透感。到底日本眼鏡職人是如何克服賽璐珞的缺點?賽璐珞高度易燃,保存已經相當不易,更莫說要使用機器來生產,很容易會發生火災,所以生產賽璐珞眼鏡只能用人手處理,舉凡切割、修形、打磨、接鼻托、拋光等等,都是人手操作,每個流程都馬虎不得。賽璐珞因易燃而被其他國家禁用,除了日本,幾乎沒有其他地方的工匠會使用賽璐珞製鏡,這也是賽璐珞跟日本手作眼鏡密不可分的原因。在今年 3 月,日本福井縣鯖江市一間眼鏡工廠就有兩位眼鏡工匠在處理賽璐珞切割時意外引起火災,兩人因此不幸離世。不得不說,製作賽璐珞眼鏡是賭命的,但日本職人憑「一生懸命」和絕不妥協的工匠精神,秉承日本傳統手工眼鏡製法,才讓賽璐珞眼鏡這般珍貴的手工藝物可以繼續保留下來。 賽璐珞鏡臂的原型。優質賽璐珞板材至少經過三到五年的乾燥期,讓材料中的溶劑在空氣中揮發殆盡後,才能用於眼鏡的製作,上等的陳年賽璐珞板料甚至需要靜置十年以上的時間,好讓其質地更加堅硬耐用。一副賽璐珞鏡框的完成,需要非常多道工序,曠日廢時。好不容易取得賽璐珞板材後,繁複的手工製作才是考驗的開始,舉凡裁板、修型、拋光、接鼻托、去雜質、精磨、整型、修尾...等,都是必經的過程,所有流程絲毫馬虎不得,方可產出我們臉上的手工賽璐珞眼鏡。 日本傳統手工眼鏡製法。想了解更多,可以用以下方式:門市電話: 23232639Whatsapp : 52255228 https://wa.me/85252255228網址:https://kanayama-crafts.com/Facebook:金山鏡匠 Kanayama CraftsIG:Kanayamacrafts門市地址:九龍旺角彌敦道582-592號信和中心124號鋪(扶手電梯上兩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