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惰性深種的我在最後一刻把東西準備好後,終於有要出發的實感。 預定出發前三數天才上網找旅伴,沒怎樣看旅遊文,到剛找到的旅伴預訂好旅館後,才跟自己說,好吧真的要收拾行李了。 尼泊爾,一直想去的地方,好像是中學時期看過師姐到那邊做義工的分享後就一直蠢蠢欲動。彷彿去過的旅人都好喜歡那裡,說人民純樸善良,雖然貧窮但並不貪心。地理上連著喜馬拉雅山脈,是登山愛好者必到之地。無論自然風景與人文古跡也好看。 這是我對這個國家的印象。 但奇怪的是,幾乎身邊所有人一聽說我要到尼泊爾,都表現得很負面。 一直說危險危險,反覆勸我別去,甚至用近乎哀求的語氣透露擔憂,又叫我小心東西會被搶,早點回家云云(雖然我只去一個星期)⋯⋯。 雖然內心對於自己叫親友擔心很不好意思, 但重複又重複聽到這些話,還是忍不住在心裡輕輕翻了一下白眼。 你們根本沒有嘗試認識這個地方啊。 所有評語都來自貧窮所給它帶來的印象,也就是,自己原有的偏見。 我反而很想去看看,為何它會被某些旅人視作第二個家,又為何它會被眾多遊人深深喜愛著。 許久以前在網上看過一句話, 「世上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也沒有絕對危險的地方」 一直把這句話放在心裡。 的確,治安再好的國家也還是會有罪案,所以無論去到哪裡都應盡量小心。 這次回來後更加覺得, 有些感受,真的要從走過的路沈澱出來。 遇到可愛的人們,壯闊的山景,安靜的城鎮,我好像明白人們喜歡這裡的原因了。 最大的感想是,一個禮拜實在不夠。 未來的日子,還會回去吧。 再慢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