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生圍相信大家都聽過或者去過,但一河之隔的大生圍不知道你又可曾去過? 大生圍是觀鳥勝地,也有很多漁民在這裏養魚,本地養殖的脆肉鯇,烏頭,黃花魚等都可以在這裏找到。那裡的景色優美, 有時間去走走也很不錯, 但遊人們記得要尊重當地居民,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自己垃圾要自己帶走, 不要未經許可踏入私人地方也要保持安靜。 今次有幸參加到由文化胡蘆聯同香港觀鳥會舉辦的漁網編織工作坊。不要以為漁網工作坊就只是織漁網袋,除了做手作,香港觀鳥會的導遊還分享了漁塘的相關知識,例如是刮塘,曬塘,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何做?身為香港人的你又知道幾多呢?你是否知道原來脆肉鯇是因為吃了蠶豆,肉質才變成這樣爽口?烏頭的黃油是來自花生糠?不知道你曾否留意過, 反正我是不知道。也未曾留意。除了在大生圍散步,我還試了人生第一次的觀鳥,香港有記錄的候鳥原來超過560種,大部分是季候鳥,這個時節我們有幸觀賞到冬季的季候鳥,導遊小姐很厲害,不用望遠鏡, 離遠看就知道是什麼鳥,當她介紹候鳥的名字的時間,發現自己真的不會中文,很多字都不會讀。導遊小姐教導我們利用望遠鏡,觀賞在大生圍出沒嘅雀鳥。有幸看到翠鳥, 牠的毛色是鮮藍色的很美喔!一切對我來說也很新鮮, 很有趣。 最後我們去了一個漁民的地方織網袋,時間關係,織人教我們的並非傳統的織法,因為傳統織法太費事,她示範了一次,可是太快了,看不清也學不會。她教了我們一個簡單的織法, 你只需要繩,膠紙和剪刀就能織出網袋了, 時間關係, 我們織了一個水樽網袋。點擊圖片放大 +2 參加這活動不單嘗試了人生第一次的觀鳥, 織網袋, 也了解了本地的漁塘文化, 認識了一些季候鳥, 希望再有機會參加這些活動, 更了解本地的文化。最後, 這參加這活動只需要$20(先到先得), 集休閒, 知識, 手作於一身, 有機會大家一定要參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FOLLOW HULU CULTURE 的FACEBOOK. 他們不定期會舉辦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動/工作坊。https://www.facebook.com/HuluCulture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