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就在中國國民黨蔣介石政權即將在中國內戰完全潰敗、逃來台灣之際,陳誠受命壓制學生運動,曾經炮製了一樁對學生進行大逮捕的「四六事件」。這起事件不但是台灣學生運動史上的重大事件,更是校園全面進入白色恐怖的濫觴,軍訓教官公然進入校園豪神娛樂城儲值,情治人員滲透學校環境,師生言論受到官檢嵌陷,學生自主性活動沈寂。「四六事件」發生在一九四九年的四月五日、六日兩天,涉及台大、省立師範學院兩個學校,被逮捕的學生多達二百多位,最後遭起訴的學生十九位,不過,在後來的幾年中,未被起訴的部份學生仍陸陸續續遭到以各種罪名的「二度逮捕」(如「學生工作委員會」案,至少有五十人遭逮捕,或判刑或槍殺)。該事件肇因於一九四九年三月下旬,所發生的一連串罷課遊行示威事件。當年的時空背景是:二戰後,蔣政權劫收台灣,造成台灣民生困頓,不但惡性通貨膨脹,蔣政權為了應付中國内戰,對台灣經濟大規模搜刮,而且二二八事變之後的極權統治腐敗到了極點,生靈塗炭,民憤達於沸點。三月十九日晚上,台大和師院兩名學生,共乘一輛腳踏車從士林回學校宿舍時,被第四分局(現在的大安分局)的警員看見,上前取締時,警察動手毆打學生。於是,學生的怒火被點燃了。兩名學生分別返回學校後,兩個學校的住校生大約四、五百人即集體包圍第四分局,要求分局長出面解釋,當時,由督察長冒稱是分局長出面處理,引起學生不滿。他們在宿舍前面的廣場舉行營火會,不但督察長被扣留了一個晚上,更引發了隔天的罷課示威。三月二十日一大早,兩千多名台大和師院的學生,舉著以「結束內戰、和平救國」、「爭取生存權」、「反飢餓、反迫害」等訴求的標語、喊口號、唱前進歌曲地走上台北街頭,然後包圍台北市警察總局,要求局長出面為前一天晚上發生的警察打學生事件道歉。警察總局向學生承諾一定會作合理的交代,示威隊伍才轉回學校。 其實,一九四九年,中國國民黨政權已經開始撤退來台,在驚魂未定的極權統治之下,絕不容許有異議性活動存在,所以,一場大規模的鎭壓行動展開,台大、師院的學運菁英份子只是首當其衝而已,「四六事件」事實上也開啓了五〇年代的白色恐怖。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中國國民黨政權宣布實施「戒嚴令」,在「動員戡亂臨時條 款」及「台灣省戒嚴令」的授權下,蔣家極權統治在長達38年的「動員戡亂」及「戒 嚴」時期,陸續制定了數百種的法律、命令及規則,其範圍涵蓋了每一個人日常生活的各層面。當時,同一時間還有非學生被逮捕:新生報編輯史習枚、成功日報記者董佩璜、台中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鍾平山、名作家楊逵。這種藉機逮捕後,再另案處理的案件,在蔣介石極權統治時期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