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把這種「Horror Entertainment」分成幾類,像是聽恐怖故事讓人能「舒適地感到恐懼」(safe zone),甚至tha百家樂有新的內分泌研究說明在一個安全的場所聽/看恐怖故事能平衡衝高的腎上腺素;還有一種說法是「依偎理論」(snuggle theory),表現出害怕驚恐的樣子,會在另一半眼中看來更性感可愛;也有一種說法是「情緒的高峰體驗」(peak experience),看恐怖片像坐雲霄飛車,從最頂端的緊張害怕,到下滑後的放鬆,讓人感到壓力釋放;還有一種比較冷門的說法,在佛洛伊德的〈論詭異〉中,恐怖故事能換起人類集體的潛意識(subconscous)…無論是哪一種恐懼,都需要高超的氛圍烘托技巧。恐怖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從26歲的第一部《魔女嘉莉》寫到今年72歲出版的《研究所》,累積60部長篇小說、10部短篇小說集,其中有120個故事被改編成電影/影集,包含恐怖片、劇情片、科幻片。他之所以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恐怖大師,正是他能用文字玩弄「情緒的循環」,適度給故事留白。恐怖大師史蒂芬金:負面情緒需要活動史蒂芬金曾表示:「我們需要恐怖電影,因為人都有反文明的情緒。反文明情緒讓我們愛看恐怖電影,因為這種負面情緒需要週期性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