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運動風氣日益盛行,無論是行山、跑步、球類運動、健身或瑜伽,在享受運動樂趣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運動創傷的風險。根據香港物理治療學會資料,近年與運動有關的受傷個案顯著上升,當中不少因為熱身不足、姿勢錯誤或過度訓練而導致。本文將深入探討「運動創傷」的常見類型、成因、即時處理方法及物理治療的康復建議,幫助你安全運動、遠離傷患。運動創傷是什麼?運動創傷泛指在運動過程中因過度使用、外力撞擊或動作不當而造成的肌肉骨骼系統損傷,分為:🔹 急性創傷由突然外力引致,例如:扭傷(如腳踝扭傷)拉傷(如大腿或腰部肌肉拉傷)撞擊瘀傷骨折或脫臼🔹 慢性創傷(過度使用傷患)長期重複性動作導致組織退化或發炎,例如:跑者膝(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網球肘(Lateral Epicondylitis)跟腱炎、足底筋膜炎旋轉肌袖損傷(肩關節)運動創傷的常見成因熱身不足或拉筋不足技術不正確(例如跑姿或舉重姿勢錯誤)裝備不適當(例如鞋子支撐性不足)過度訓練或無計劃性加強訓練量體能或肌力未達所選運動的要求創傷即時處理:R.I.C.E 原則當出現急性創傷時,應立即採用 R.I.C.E 處理法以減低損傷範圍:R - Rest(休息):立即停止運動,避免進一步受傷I - Ice(冰敷):每次 15–20 分鐘,減低腫脹與疼痛C - Compression(加壓):使用彈性繃帶包紮以穩定受傷部位E - Elevation(抬高):將患處抬高至心臟水平以上,幫助血液回流運動創傷的物理治療建議如症狀持續數日未見好轉,建議尋求註冊物理治療師協助。物理治療能針對不同類型創傷設計個人化復康方案,包括:✅ 功能性評估評估姿勢、關節活動度、步態或動作模式,找出受傷根源✅ 疼痛管理電療、超聲波治療、冷熱敷技術、針對性放鬆肌肉✅ 肌力及穩定訓練重建核心肌群與關節穩定性加強弱化肌肉,減少未來創傷風險✅ 運動再訓練與預防教育設計復出運動的循序漸進計劃教導正確運動技巧與熱身方式如何預防運動創傷?運動前後做好熱身與伸展根據體能階段設計合適訓練進度選用適合身體條件的運動鞋與裝備保持良好姿勢與動作協調加強核心與穩定肌群訓練常見問題 FAQQ1:幾時需要睇醫生而非單靠休息?如創傷後出現明顯腫脹、瘀青、無法負重、活動受限或懷疑骨折,應儘快求醫接受影像檢查(X光、MRI)與診斷。Q2:物理治療是否等於按摩?物理治療是一種基於臨床證據的醫療專業,涵蓋評估、手法治療、復健運動、疼痛控制等多元介入,不等同一般按摩放鬆服務。Q3:受傷後可以繼續做運動嗎?需視乎受傷部位與嚴重程度,部分低衝擊運動(如游泳或拉筋)可作替代,但應由專業人士作出建議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