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梓又名「鹽田仔」,從前島上村民設鹽田以曬鹽維生。隨著製鹽業式微、村民移居他方,島上一片荒涼。眼看著這裡豐富的歷史就要被世人遺忘,一群有心人於2000年開始復興社區運動,讓小島許多動人的故事與文化得以保留了下來。鹽田的修復工作不只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獎項,也讓小島成為香港碩果僅存的產鹽地。 2013年11月的某個週日我和MM爸來到鹽田梓參觀,這個有近三百年歷史融合了天主教和客家文化的小島。當日的導賞員是建築工程顧問建築師鄺心怡女士, 也是鹽田梓聖若瑟小堂和鹽田復修計劃的負責人。經過一番努力鹽田梓聖若瑟小堂修繕項目和鹽田活化項目分別於2005年及2015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異獎」及「傑出獎」。 島上居民以客家陳氏為主。其中一位是陳志明神父, 他是鹽田梓第八代村民。大M的嬰兒領洗也是由陳志明神父主持。我們一家覺得和鹽田梓這個地方有很緣份, 所以每年也會到鹽田梓一遊。同時帶同朋友前往, 向他們介紹鹽田梓獨特的文化和欣賞這裡動人的景緻。只需15分鐘的船程,大家便可以享受美麗的大自然了解天主教和客家文化欣賞精緻的藝術品、認識香港的鹽田史、品嚐鄉間風味的山水豆腐花和茶粿… 鹽田梓於早年得到撥款舉辦為期三年的「鹽田梓藝術節」, 「鹽田梓藝術節」以「天.地.人」為每年主題。全部藝術品皆由本地藝術家年輕人及鹽田梓村民所創作。 首階段及第二階段活動「鹽田梓藝術節2019」及「鹽田梓藝術節(網上版)」分別於2019年年底及2021年年初舉辦,深受參加者歡迎,不少藝術作品其後獲保留在島上成為常設展品。 第三階段活動「鹽田梓藝術節2021」於4月17日至7月16日舉行。延續過去兩屆藝術節「天」和「地」的概念,今屆藝術節以「人」為主題,透過多元及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展現鹽田梓島上「天、地、人」三者和諧共存的一面。由於我們於2019年已參觀過鹽田、聖若瑟小堂、陳志明神父故居、等地, 今次我們主要看新的藝術展品、紅樹林、玉帶橋、雙子亭等等。詳細路線可參考影片介紹。如何前往: 大家可於西貢碼頭乘搭街渡前往鹽田梓, 船程約15分鐘。一般每小時一班船, 船費每人$50(來回)。我們參觀鹽田梓的那天是復活節假期, 所以船改為每半小時一班。我們最近於西貢碼頭出海都是坐”肥婆”的船, 因為他們除了街渡, 還有快艇。DRONEYIM TIN TSAI玉帶橋百年樟樹紅樹林聖若瑟小堂航拍鹽田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