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用五年時間籌備作品《澳洲首都不是悉尼:打工度假不似預期》現已有售,歡迎直接下單:goo.gl/J9QdBR 曾不止一次分享過,自己去旅行最討厭就是要買手信或「帶貨」。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去旅行竟要有「壓力」,因為找不到你心儀的東西而苦惱、為要「買手信」,竟刻意要預留半天寶貴的時間去做這些無謂事,這是我的時間、我的旅行,並非為你而去、為你而活。因此,我最反感就是,每次去完旅行回到香港,身邊人第一句就問:「手信呢?」這種「老奉」的程度真不知是誰想出來的文化。當然,看到朋友心儀的東西,我也會順帶一買,而辦公室的「手信文化」就阻止不了,為免被閒言閒語,外國太貴回港後去「7咩9」你都要買。 因此,我不買手信給別人,也不會苛求別人一定要有手信或「帶貨」。 最令我討厭的,或要數對方的嘴臉。其實,我也是近幾年才不買手信,最反感就是,買了手信還得「求」你收下。從前去旅行,我也會特地選購手信給朋友,問題就來了。常說香港人很有可能貴為全球最「忙」的人,一個「忙」字已經可以把你「收皮」。雖知買了手信也得要給你,對方往往約也沒空,就連到地鐵站「交收」也沒空;最後,如你買了食物,隨時過期都不能交給對方,我不想一份心意都要「求」你收下,倒也作罷。 更討厭的,就是對方「嫌三嫌四」。我覺得這是禮貌,都請先客套地收下。曾試過一次送贈友人,竟然換來一句:「嘩你唔好再細盒啲」,也試過被人當面說:「咁難食嘅」,再難聽就是「喺機場求其買架?」聽來何等難堪兼難受。另外一樣就是「帶貨」,答應了你,明明很趕都得刻意去找,若買服飾或「包包」,更隨時又被罵「唔啱款」、「唔啱size」,我可得是跟著你的要求去買,也沒有收你一分錢差額呀,難道我的時間、我的行李空間不值得你去尊重?幾乎一份「手信」可以看清一個人的內心了。如是者,經過了一次又一次「求」人拿手信(最後就算約得到,也是一副「免為求難收下」的樣子),我真感到洩氣,我跟自己說,算了吧,我不會再買手信或「帶貨」了。 有時候,這種買手信的「壓力」,買者難堪、收者亦難堪。若對方「為買而買」,當收到了一個不知哪來的鎖匙扣或磁石,你還得強顏歡笑「假鬥假」說很喜歡,最荒謬有次有人拿了一堆旅行時的火車票充當手信,我都不知給何反應。 作為一個喜歡旅行的人,最好的手信,就是你的照片,或是旅行上的所見所聞,無謂破費去做無聊事啦。跟外國朋友談起,會發現,這些奇怪的「手信文化」,似乎是華人獨有。 【延伸閱讀】朋友不是用來應酬的 【延伸閱讀】不受騷擾的勝景:浦富海岸國家公園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