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九龍城附近,小時候家人常帶我去的戲院,兩家都不存在了,卻永遠是我的「啟蒙」戲院。一家是現成嘉禾黃埔的UA黃埔,一家是已成「遺址」的UA九龍城。近日路過附近,發現當年的戲院間格已全不復見,變成了商店及食肆。印象中,九龍城廣場翻新時,這個位置是曾留給戲院的,最終卻沒有人承租,從此,戲院消失在九龍城區。 說回UA九龍城,90年代末期幾乎是附近一帶的「龍頭戲院」,90年代初期還有一家「國際戲院」,但已印象模糊,而長大過程中,很多電影都在UA九龍城看。 當時的戲院售票大堂是於圖中的快餐店位置,並設有一個大電視播放預告片,而兩個影院則置於不同層數。當年電影熱情初起,正值互聯網還未發達時,放學偶爾會走到這裡的大電視看預告片(那時候還分「下期放映」及「不日放映),那時Will Smith初紅,連續兩年的《天煞:地球反擊戰》及《黑超特警組》均票房大收,大電視更曾播映他的MV,竟吸引到很多人圍觀。暑期檔時人龍更曾排得繞到左方的冷巷內,非常熱鬧。 90年代後期的多部「大片」像「鬧雙胞」的《烈焰狂峰》及《活火熔城》,「疑似鬧雙胞」的《侏羅紀公園:迷失世界》及《哥斯拉》,還有吳字森的《奪面雙雄》,徐克的《小倩》及「啟蒙恐怖片」《奪命狂呼》、《舊年暑假搞乜鬼》、《變種DNA》等電影,全均在這裡看。別看今天商場冷冷清清,放映大片時,幾乎是一票難求的。 當時,UA九龍城、UA寶聲(現裕民坊巴士總站)、UA香港仔(現香港仔中心超市位置)是UA院線於90年代末期只設兩院的迷你戲院,各戲院幾乎差不多同時間開業,亦相繼於同時間結業,而當年UA寶聲結業時,更表示戲院營業期間,唯一一部出現全院滿座的電影是《盜墓迷城2》,經營困難再加上UA全線「豪華」化下,這三家戲院都消失於歷史洪流了。 後來,UA院線放棄了這戲院,易名為九龍城戲院獨立經營,後期變成了二輪檔電影放映場地,千禧年多部極低成本的小製作,亦在此於當時「健在」的京都、新京都戲院聯映,生意卻一落千丈。當年網上更盛傳戲院安排同一個院同時間排兩部電影,看哪部有觀眾就播哪一部,是否屬實就不得而知,總知,這戲院後期冷清得有點誇張,後期好像更是一星期七天全天候票價30元,但多回路過都不見觀眾,昔日的熱鬧從此逝去。 最後一次觀看的電影,是二輪成加長版的《少林足球》,印象中,戲院設施極殘舊,而且地板滿是黏黏的汽水漬,似乎自UA易手後,經營上都有點問題了。 家住附近,一直都很希望這一區能有一家戲院,看來也是奢求。 攝於九龍城廣場,香港 「晞。觀影記事」Facebook Page:http://www.facebook.com/jackyheimovie 「有故事的旅人」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360.days.in.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