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會問,去完Working Holiday、裸辭旅行完,回到現實了,很難找工作嗎?我總不會像那些灑脫的網誌般告訴你很容易,又或是那些「自high呃like」文章,寫甚麼「旅人在職場上的十大優勢」,這些「自我感覺良好」的文章會令人美好化地幻想一切是那麼容易,很多人都自知在香港怎會「成為僱主考慮的條件」?反之,很難。這是現實。除非,你本身已考得了很多牌照,或是你從事的行業非常「好景」,否則,別人怎樣看你,也得要有心理準備。 不過,請相信自己,別自貶身價。 很多朋友覺得我裸辭去旅行很帥,畢竟回港後找了兩個月工作也開始有點頹然,只是我沒有跟你說而已。某天接到某公司的電話,聲言付不了那麼高的薪水,我問,那麼貴公司能付多少?對方說:萬一二吧!我大驚:「求職廣告上寫著有兩三年相關工作經驗,而這個崗位竟只有萬一二?」對方竟說:「看你文筆頗佳又有相關經驗才有這個數目,其他兩三年工作經驗的Applicant沒有那麼高呀!」 原來網上瘋傳那些「記者人工仲低過保安」,是真的。 雖說今時今日已沒有人喜歡文字,或是「識人好過識字」,但這樣要被迫自貶身價,我寧願繼續努力。我還是很想當個文字工作者。 從事文字工作前,我剛在澳洲回港也當回了一陣子的老本行:服務業。那年我遞了過百份履歷表,見了26份工作,才終於得到一份工作。過程中,我聽盡了不少冷嘲熱諷的說話:「姐係去玩啦!」、「你真係覺得自己定落嚟?」,更要命的是,很多面試官會覺得你在誇大一切,旅程中根本學不到甚麼東西。 話說旅途中我曾在一家餐廳當過類似「知客」的位置,由於餐廳員工離不開台灣和韓國人,只有我英語較佳,因此經理便給了我這個需要不斷用英語溝通的位置,而我本身性格也喜歡與旅客交流,故此也當得很投入。 在澳洲(相信能說是西方國家)當過服務業的人都知道,西方人的思想是那麼「直線」,而我身處的小島,即使連經理都並非長期員工,因此他們的變通思維更差。在除夕夜,整家餐廳都爆滿了,人龍排得繞了餐廳半個圈。作為一家自助餐廳,我們很難縮短客人用餐時間,而餐廳經理亦作不了任何人流管制的技能,更得我獨個兒站在「知客」的位置,應付這排山倒海的人流,當然還有被罵,可說是「企定定俾人Fuck」。 於是,我建議要不先請某些酒店住客返回房間,我們再作登記,有位置的時候通知他們,而「街客」則可以「派籌」方式,稍後回來,以疏導人流。這些在我們眼中是服務業的常識,在他們聽來卻如匪夷所思,仿佛從沒聽過的樣子,更覺得我獻了一條絕世奇謀。 那一夜,這個建議成功疏導了人流,也得到了經理的讚賞,隨後更把「派籌」這文化帶進了餐廳,直至我離開一刻;每每遇上大時大節、人流過多,我都會用這方法解決,成了我旅途中最有成功感的事情。 面試酒店職位,幾乎都會問及一件你最難忘的服務經歷、如何拆解之類問題。我跟面試官分享這個故事,逾半的人都不會相信,甚至不屑地說:「有冇搞錯呀?餐廳經理咁都唔識?」、「唔係呀?點會咁白癡呀?」,甚至真有人說「你作得太誇張喇!」 又是你問我,我便分享啦! 被人不斷恥笑,有一刻我差點誤以為自己沒有經歷過這件事,一切只是我的憑空想像。 的確,面試有時可能真的不能「講真話」,面試官可能希望聽一個天花龍鳳、緊張刺激、充滿高潮迗起的服務故事,卻非一個你真實體驗過的好故事。我明白的。可是,這些誤以為自己高高在上的面試官,竟會一臉不屑地對你的經歷嗤之以鼻,心忖「你作都作得好少少丫」的樣子,卻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不黯外頭世界的環境,沒有見識過還以為自己很厲害。我會覺得,自己身處這些工作文化,終有日也接受不來。 最後,我終於找到一個能信任我的人,即使那份工作做得也不太如意,我慶幸自己的故事、旅途上學會的一切經歷,到最後還是會有人賞識(相信)的。 我知道,部份行業對Working Holiday是不太接受的,但也有不少行業對之沒太大厭惡。無論如何,我會覺得旅途上學會的一切,即使難在工作上受到賞識,甚至為別人所相信,這些經歷與體驗,畢竟也對你自身成長有莫大幫助。在求職過程中,可能會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洩氣,但也別氣餒而自貶身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們知道的。別人不知道,還不掩飾自己是井底之蛙,甚至出言侮辱一個應徵者,這些僱主,我會覺得:「做唔做都罷啦!」 雖然,我還得重申,找工作一點也不易。 共勉之。 攝於Fraser Island, Queensland @ Australia 個人旅遊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360.days.in.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