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 孩子們相繼大學畢業, 並找到他們專業的工作。 兩名子女選擇到外地生活, 只有小女兒留守悉尼, 因為她喜歡並習慣了這裏 Work Life Balance 的均衡生活方式。 於是, 澳洲偌大的房子變得十分清靜, 而在後園陪伴著孩子成長的大樹原來在不知不覺間也長高了很多。 昔日這園子裏充斥著孩子們的語聲笑影, 充斥著他們圍著鞦韆架追逐的嬉戲場面。如今, 鞦韆架已有了新主人。後園沒有了鞦韆架, 後園就好像沒有了意義。偶爾我看見兩鬢開始班白的丈夫, 獨個兒楞楞地在後園的長椅上吸煙, 沉思。他是否亦在回顧昔日的畫面呢? 他在吞雲吐霧之間散發著一點弧寂。從前, 那個面圓圓眼大大的小女兒總愛在長椅上靠攏著她爸爸, 一嘴甜話的逗他開心。如今這種情景不再。孩子們都長大了!當子女們已不再是我生活上的主旋律, 我有閒暇去尋回昔日那些因要帶孩子而冰封了的興趣和嗜好。 我希望為我的未來締造更精彩的人生。我的興趣和嗜好可多著呢! 寫畫, 書法, 刺繡, 縫紉, 做影子畫, 烹飪, 唱歌, 跳舞, 瑜伽, 耍太極, 行山, 遠足, 踏單車, 攝影, 閱讀, 通通都是。唯獨不愛 「搓麻將」 。子女們提議我在這些雜亂的興趣中, 找出一樣來加以琢磨, 成為我的專長。我接受他們的意見, 正在努力中。以上所提及的其實都是平凡的嗜好。但可以在在平凡中, 在閒散中, 找回自己。是樂事也!日子總不能只有吃喝玩樂, 總不能漫無目的地度過, 所以我參加了一些義工的工作, 結識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令人生過得更有意義。在這些朋友當中, 我認識了一位年過六十五的銀髮母親。她偶爾會到一間殘障兒童的宿舍幫忙。她告訴我們, 照顧這些兒童, 有時需要大量體能去攙扶他們, 亦要很有耐性地與他們交流。 有時需要晚上當值, 去安撫一些在惡夢中驚醒或在夜間抽搐的孩童。 這位圓潤的媽媽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 平常都是笑容可掬, 和藹可親, 是一派典型慈愛母親的模樣, 很平易近人。我很佩服她能在這把年紀仍去參與這些要求體能和無比愛心的義務工作, 我在她身上看到德蘭修女無私的大愛精神。她是我的榜樣!當上了義工, 令我更能體驗到 「幸福不是必然」 的道理, 要去珍惜和感恩現時所擁有的人和事。 所以, 每次我的丈夫過來悉尼的時侯, 我會陪著他在後園裏喝喝咖啡, 曬曬太陽, 看看雜誌, 嘮嘮家常, 繼至撥動手機, 相約朋友聚舊散心去。這是我們執手偕老的時光啊!丈夫身子仍然硬朗, 他並沒有退休的打算, 繼續香港的生意。所以, 我會間中回港找他作伴, 繼而向世界出發, 或遊歷中國的名山大川, 或穿梭於歐洲的堡壘和教堂中, 或沉浸在博物館的文物和畫廊的作品中, 實現了旅遊的夢想。礙於今年 (二零二零年) 的新冠肺炎疫情, 這個旅遊大計不能延續, 故停居悉尼, 開始了伏案寫作, 撰寫了多個旅遊網誌和這些關於移民的篇幅, 把曾經歷過的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