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九年免費教育實施了多年。到了二零零七年,在施政報告中宣佈把免費教育正式落實為十二年,直至現在。而澳洲新南威爾斯州政府提供的國民義務教育,同樣是從小學一年級至高中的十二年級(同等於香港的中六)。參加高考後 (註:澳洲不同州分的教育制度及考試制度並不完全一樣), 便可申請學貸 (HECS-HELP loan) 入讀大學或技術學院。 整體來說,澳洲的升學制度很健全,除了直入大學, 還有不同的升學途徑, 助學生完成學位。澳洲全國除了幾千所公私立中小學, 還有四十三所大學及三百多所公私立專科技術學院。公立的中小學校提供澳洲公民以及澳洲永久居民免費就讀,而天主教以及獨立學校是收學費的。天主教學校由地方教會津貼學費和運作, 而獨立學校包含某些教育理念辦學,例如蒙特梭利教育法, 多是私營的。從前我和丈夫曾到過我們悉尼住區內的公立小學, 津貼的天主教學校和私立的中學觀察過, 所以對這些學校的環境, 設備, 風格和教學理念都有概念。 澳洲的中小學都是採取活動教學法。這活動教學着重學習的過程,要求學生思考和提問。學生不一定要坐定定接收,而是透過各種活動,主動探索,從操作和體驗中學習, 營造自主學習的氣氛,激發學生個人探索的興趣和熱情。 我和丈夫都覺得這種教學法對子女的學習和成長更有裨益, 於是在二零零四年, 我們再次為移居澳洲而計劃。 這次是為了孩子的教育。 由於我的三名子女都是澳洲公民, 所以可以直接申請免費報讀區內的公立學校, 無需經過特別批核, 當然過往的成績表是要提供作參考的。遞交了入學申請表後, 便是移遷的安排。二零零五年初, 我們再次踏足這個多元文化的國家。澳洲的學年是從每年的一月尾開始, 而大學是二月尾或三月。一到埗, 便接觸區內那些公立學校, 安排入學等事宜。我們安排兒子和小女兒在住區內同一間公立小學就讀,方便彼此有所照應,而大女兒的那間公立中學, 因為第十班 (即香港的中四) 的學位已滿, 要跨區報讀另一間, 但我們想盡量找一間離家不太遠的學校。結果, 我們為她選擇了十年前已預先掛名留位的同區天主教女子津貼中學。這所中學是區內有名的, 也是獲多位朋友推薦, 因為校風良好。它佔地八公頃 (約十一個足球場的面積), 其建築是意大利哥德式風格,有多幢的沙岩建築物和多片草坪, 標準游泳池和聖堂, 校園十分美麗。澳洲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起初, 我和丈夫都擔心他們在語言上能否適應。大女兒在香港是就讀英文中學, 水準不錯, 在這裏繼續讀十年級 (即香港的中四) 的課程, 沒有問題。而兩個小的所就讀的公立小學, 有特為新移民而設的英語班 (ESL Class), 以輔助他們提升英語能力。 再者, 他們的課程是全日制的, 一天內有六小時在英語的氛圍下學習和遊戲, 自然幫助很大。如之前提及, 這裏的學校是採用活動教學法, 功課不多, 他們應付得來, 不需補習, 所以都覺得很輕鬆, 校園生活也很愉快。 我夫婦倆也暫可釋懷。入學不久, 我從家長們的口中收集到更多更詳盡的新州教育及考試制度的資料。我心裏開始有所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