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需要的移民資料都掌握在手裏, 心裏已有了概念。考察之旅的興奮心情平伏後, 是要好好計劃和向移民顧問遞交申請表的時候了。 心情很是忐忑和糾結。腦海裏有很多問題, 要再考慮清楚: 一. 我們準備用 「投資移民」 的途徑去申請, 需要的資金是澳元六十五萬。用當時的匯率折算是約個港幣四百萬。我們是中產階層的市民, 只需賣掉一向居住的住宅, 加上一些積蓄便可成事。但辛苦得來的理想居庭, 要變賣, 不捨得。若回流, 能買回嗎? 二. 丈夫要在悉尼重操故業, 是需要考取一些當地認可的資格或証書的。要這樣重新考取專業資格和開創事業, 這樣孤注一擲, 冒險嗎? 畢竟日後生繼是我們最大的考慮。 三. 事業前景是未知之數。若丈夫留港繼續發展的話, 我們是否可以接受當年盛行的 「丈夫作太空人」(*) 的方式生活呢? 我們才結婚四年, 要夫婦俩長期分隔兩地, 這種婚姻健康嗎? 女兒年紀還這麼少, 會缺乏父愛嗎? 四. 我當時在香港的一間美國上市公司當行政和人事部經理。剛拿下 「最傑出員工獎」, 眼下還有晉升的機會。如此撤離, 實在是要將我多年來拼博和努力的成果浪費。心有不甘嗎? 在彼邦要再覓得同樣的職位, 是否容易呢? 五. 澳洲很少會僱用全職家傭,而兼職家傭費用也不菲。那是否意味著我將要轉做全職家庭主婦? 六. 要長期離開父母, 兄弟姊妹, 朋友和同事, 重新建立社交圈子, 困難嗎? 七. 真的有這個迫切性嗎? 是否在一九九七年後才考慮也可以呢? 八. 能為我們一家三口都預備多一個後備國籍/護照, 不是很好嗎? 我們夫婦倆除了為自己將來籌謀, 還要為女兒考慮。這麼一個重大的決定, 我們必須三思。與丈夫再次仔細思量和計劃後, 決定維持初衷, 勇往直前。 就這樣, 我們遞交了移民悉尼的申請表。 (*註:「太空人」 是指那些靠用長途電話與移民外國的太太和子女保持聯絡的駐香港丈夫。)